今日要闻

坚持十年的环境艺术节,改变了整个村落!成龙湿地变宝地,凝聚三代向心力

发布于2024-03-28 来源:农讯网: > 综合资讯 作者:
导读: 坚持十年的环境艺术节,改变了整个村落!成龙湿地变宝地,凝聚三代向心力

连续举办十年的成龙湿地国际艺术节,打响了云林县口湖乡成龙村的名号,每年来参观的观光客也屡创新高,十年前的成龙村曾经放弃希望,看不到未来的任何可能性;经过十年探索,以艺术发挥湿地的潜力,让地方重拾元气。

然而,频繁热闹的活动也让居民思索,“如果只为办活动而办活动,徒然消耗人力跟向心力,并无法帮助到社区。”成龙社区与陪伴团体─观树教育基金会决议,艺术节应回归到“让社区生活更好”为重心,回归到社区居民与生产者,重新凝聚共识,才能更提高村民参与意愿。

相对于过去都是居民协助艺术家搜集创作媒材,今年改由艺术家协助居民将自己生活的题材创作为艺术,并邀集在地农渔民打造市集,期盼向外打出成龙的在地品牌,将十年环境艺术节累积的人气,灌注到社区产业发展能量,实际改善当地环境。

艺术家与村民协力留下的作品,现在成为网美打卡的热门地点_成龙社区发展协会提供

从风头水尾的恶地,变成风光明媚的宝地

成龙村位于云林口湖乡,人称“风头水尾ê所在”,意思是“好康的肥水流不到这里,一旦豪雨强风肆虐,却要挡在前头受灾祸”,因此这一类地形一般多属于生存条件困难的地区。

成龙湿地原本是一大片良田,民国75年韦恩台风从浊水溪口登陆,重创云林沿海。大量海水倒灌入侵,成龙村近百公顷良田浸入海水,由于地层下陷海水无法排出,最终只能废耕。

失去赖以为生的土地,村民欲哭无泪,甚至一度要迁村弃守。然而现实上迁村并非可行选项,在村民看不见希望的时候,林务局评估湿地孕育丰富的生态,2005年提出“生态补贴”概念,由林务局向地主承租废耕土地作为生态复育区。

2009年林务局更进一步邀请观树教育基金会进驻成龙村陪伴居民,以成龙湿地发展环境教育,推动“里海生活”实践。林务局的创举不仅改变了这个渔村的处境,也造就日后远近驰名的“成龙湿地国际艺术节”。

成龙社区开发许多产地互动的行程,让更多人走入这块土地了解她的美丽与伤痕_社区发展协会提供

十年环境艺术行动,让土地伤痛和解、也为地方探照未来

成龙湿地过去是上百公顷的良田,在老一辈居民心中,因风灾海水倒灌失去土地是痛苦回忆,他们称湿地为“鸟仔窟”–鸟类盘据之地、实则对湿地带有悲痛与敌视。

为了让居民与环境灾难和解,观树基金会从2010开始举办成龙湿地国际环境艺术节,许多国内外艺术家受邀来到成龙湿地进行创作,重新探索这片“曾经快要被放弃的土地”,借由外地人的眼光让在地人重新看待湿地。

艺术节留下的作品,往往成为吸引外地游客造访的公共艺术,许多作品的意象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解共生,潜移默化去修补这块土地曾经经历的伤痕。_林吉洋摄

艺术节让湿地生态及渔村生活成为艺术家创作媒材,艺术家成为成龙村的好朋友,也有更多人因为担任艺术节志工,把成龙村当成另一个家,其中包括现在担任社区发展协会专案经理的林珮甄。

林珮甄原本在森林小学担任教师,2015年曾担任艺术节志工。她说曾经四处云游探索自我,来到成龙村后让她找到自我,2017年起决定停泊在成龙村为社区工作,陪伴村民继续向前走。

市集的活动里,有许多像林珮甄这样的伙伴,从志工参与艺术节,然后在成龙村留下羁绊,从此成为定期洄游的鱼儿。

林珮甄原本是位爱爬山的女孩,来到成龙湿地艺术节当志工寻找自我,两年前成为成龙社区的专案经理人_拍摄者黄昱震

小朋友扮侦探,调查家乡的人文生态

在村落前往市集沿途,可见到许多青少年穿梭进出,毫不生涩的指挥交通,忙里忙外介绍摊位、协助活动进行。

原来2009年观树教育基金会进驻后,与成龙国小合作环境教育创办“湿地侦探社”,让小朋友访谈家中长辈、观察湿地生态,一步一步了解地方的人文与生态资源。同时也让社区长辈借由“陪伴小朋友写作业”,开创三代人的对话经验。

他们一步一步认识湿地常见的虾类、沙蟹、候鸟;村庄的经济作物如养殖池文蛤白虾虱目鱼也是课程一部分。不过侦探社最近的乐趣是调查黑面琵鹭的滞留现象,每年渡冬的黑琵都有几只幼鸟会留在湿地度过夏秋季,等待来年再跟其他成鸟一起飞回北方。

湿地侦探社又名为“成龙湿地三代班”,意思是这块阿公称为“鸟仔窟”的湿地,过去曾经是“阿公的田”,后来成为“阿爸的鱼塭”、现在“是我写完作业去做自然研究的地方”。借由环境教育扰动社区,也培育出下一代对土地的认同感与在地精神。

小侦探在湿地摸鱼,一项一项辨识湿地物种。_观树教育基金会提供

成龙新生代:最大成就感来自介绍自己的家乡、赢得外地人的大拇指!

这些社区的生力军不仅对家乡有认同感,对村子的未来充满想像,即便旅外工作求学,但一有活动就跑回来帮忙。其中一位少年侦探林宥杰认为,参加湿地侦探社最大的成就感来自于“可以对外人介绍自己的家乡,改变外人对成龙村的印象”。

当他开始跟外人介绍成龙村,外地人都一脸疑问:“成龙村?蛤?”因为外地人印象中的口湖乡,就是个贫瘠凋零的小渔村。但是经过他介绍家乡之美,尤其丰富的成龙湿地生态环境,总会赢得外人发自内心的赞叹,成为他最得意的事情!

面对未来,他非常有自信,因从小参与国际艺术节,有机会跟外国艺术家相处,不怕说英语也敢于上台讲话,做专题研究更是难不倒他。林宥杰对社区充满想像,即便未来外出求学也想继续宣传成龙村,仍期待一己之力“让地方更好”!

湿地侦探社让许多成龙村的小朋友自幼开始探索家乡的人文与生态,对故乡充满认同与期待,就像高二的少年侦探林宥杰(左)表现的素朴情感,还没旅外却已经在心中埋下返乡的种子。

回归初心:不希望社区忙得像陀螺,却忘了办活动的初衷

虽然成龙村自2010年起举办国际艺术节,由于艺术家进驻结合地景环境创作,知名度渐渐提高,每年来成龙村参观的观光客也屡创新高。但是村民也在想:“艺术节忙翻天,到底是为了谁在忙?”

“频繁的活动让社区忙得像陀螺一样,做出成绩给补助单位有成绩,但如果只为办活动而办活动,徒然消耗人力跟向心力,并无法帮助到社区。”成龙社区理事长郭明源思考,该如何让活动成为社区居民“有感觉”的公共事务,而非少数人的事情?

郭明源表示,过去十年的湿地艺术祭累积出一群关注成龙村未来的外地人,包括艺术家与志工朋友。村子里,也累积一群有认同感有行动力的年轻人、学生家长与长辈,这是社区最大的本钱。

社区与基金会开会决议,艺术节必须转型,应回归到“让社区生活更好”为重心,回归到社区居民与生产者,重新凝聚共识才能够提升参与率让大家知道办活动是为了“社区共好”,才能够提高志愿性、义务性的村民参与意愿。

成龙社区理事长郭明源认为艺术节举办十年,社区忙得像陀螺,却渐渐失去最初的理想,应该是时候停下脚步重新思考未来。_林吉洋摄

艺术节转型社区环境艺术市集,展现产业潜力

今年,成龙社区与观树基金会决定,要让艺术节更深的在地化,11/16、17两日在成龙湿地举办社区环境艺术市集,发表今年艺术创作成果,同时邀集在地生产者、艺术家与志工摆摊,展现在地的产业潜力。

今年创作主题是回收衣物,搭配居民的编织技术,由艺术家与志工协力制作编织艺术品,作为联合成果展出的主要作品。

市集则是社区与观树基金会第一次尝试,成龙湿地周边仍是许多养殖鱼塭产区,成龙居民多以文蛤为主白虾、虱目鱼混养的方式作为村民的经济来源。这一次也由协会安排体验产地互动,实地下鱼塭摸文蛤,走近湿地生态观察。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