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与风浪打交道的“渔姑娘”张沁

发布于2024-04-24 来源:农讯网: > 综合资讯 作者:
导读: 与风浪打交道的“渔姑娘”张沁

  6月11日清晨,金子般的阳光洒满南漪湖,栖息于芦苇丛中的鹭鸟欢乐地鸣叫着。在湖中央,一位姑娘摇着木船,和渔民们一起开始了劳作的一天。南漪湖,安徽省宣城市境内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三面环山,烟波浩渺。沿湖而住的村民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在这美丽的南漪湖畔,有一位女大学生在进行她别样的人生追求。


张沁和渔工在一起劳动。

  青春的梦想

  23岁的张沁,出生在南漪湖畔的郎溪县飞里乡湖滨村。2008年6月,她从芜湖教育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后,四处求职,一份份简历投向了招聘会、人才交流中心,但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张沁只好回到家乡。望着养育她长大的南漪湖,求职遭遇的不愉快渐渐被涤荡得干干净净,同时,一个美丽的设想开始在心中激荡。

  她郑重地对父亲说:“爸爸,把你要退的水面转让给我,我要搞水产养殖。”父亲大吃一惊,认为这简直是异想天开。原来,张沁的父亲在南漪湖承包了2000多亩水面,养殖毛蟹和鱼。由于湖水常年高涨不退等原因,导致毛蟹病的病、死的死。他正准备承包期一到就退掉。再说,培养女儿读大学,不就是要让女儿跳出“农门”吗?而眼下女儿却要重回农村搞养殖,这可不行!但拗不过女儿再三要求,父亲只好和她“约法三章”:把2000多亩水面的毛蟹和鱼暂时由她养殖,年底如果不是“血本无归”,就把水面交给女儿,否则永远断掉这个念头,继续在城里找工作。

  风里来雨里去

  从此,张沁和聘请来的几位渔工一样,吃喝在船上。她每天撑着小船和渔工一道下湖,跟随渔工到水产养殖基地观察水质、测量水温,观察渔工怎样根据鱼的密度投放饵料,并将渔工教给她的技术详细记录下来。张沁白天给鱼喂饲料,观察鱼的生长状况,虚心向养殖工人请教,和他们一起查找毛蟹生病的原因;晚上在网上查找给毛蟹治病的“良方”,阅读有关水产养殖方面的书籍。她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向养蟹专业户学经验。一位渔工将多年的经验告诉她:“养鱼要清水。”于是,张沁和渔工一道驾船到很远的地方运来水草改善水质,科学配置饵料给毛蟹“强筋壮骨”……渔工们的勤劳、顽强、聪颖深深地感染了张沁,她不懈地努力着,蟹病终于被控制住了,张沁也欣慰地笑了。

  张沁把聘请的10位渔工当作自己的叔叔、伯伯,除了每月付给他们1000元工资,还为他们买了人身意外保险。她每个星期都到城里买菜,自己做给渔工叔叔、伯伯吃。闲暇时她和工人一道织补渔网,买饲料时和工人一道搬运。整天与湖水、风浪打交道虽然很苦很累,但张沁却很高兴,因为她做着自己想做的事。然而,一场意想不到的困难突然而至。

  去年10月的一天,一场暴雨冲溃了养殖区的围埂,如不及时堵住,后果不堪设想。张沁穿起雨衣和渔工一道下湖。渔工们见风大浪高,都劝她不要去了。但张沁毅然拿起竹竿、渔网,迎着风浪,划着小船驶向湖中心的养殖区。她和渔工们迎着风浪,装运泥土,潜水堵漏。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苦战,5米多长的溃洞终于被堵住了。此时,张沁的衣服湿透了,分不清是湖水还是汗水,她浑身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被渔工搀扶着上了岸……

  四个多月的风风雨雨,四个多月的起早摸黑,张沁终于收获了希望和喜悦。由于蟹壳薄、膏黄、肉嫩、味美,张沁养的毛蟹深受常州等地的客户欢迎,成为了“紧俏货”。2008年底,张沁帮父亲收回了20万元的成本,还赚了近20万元。

  张沁出乎意料的“成绩单”,让父亲看到了女儿对特种水产养殖的挚爱和能力。于是,他打消了让女儿回城的念头,把2000多亩水面放心地交给了女儿。

  而此时,张沁的心中又在酝酿一个更大的计划。

  建立体养殖,引领乡亲致富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