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黄鳝痉挛病的防治技术

发布于2024-03-28 来源:农讯网: > 综合资讯 作者:
导读: 黄鳝痉挛病的防治技术

由于目前人工繁殖的黄鳝苗种尚不能够大批量生产,黄鳝养殖仍依靠天然捕捞的野生苗种,而野生苗种来源不一,加上操作不当等因素,放苗后不久,黄鳝出现痉挛症的现象非常普遍。黄鳝的痉挛症死亡率相当高,对养殖户造成很大的损失,现就其成因及预防措施简单介绍如下。

黄鳝痉挛病的症状

痉挛症一般出现在野生鳝苗放养后2-10天,初始表现为不开食,易受惊,听到声响和振动后,鳝苗会出现窜游和跳跃现象,并持续数分钟后才趋于平静。2-3天后鳝苗开始表现出弯曲症状,并且就地作打圈运动,同时肌肉极度紧张,头部与身体呈“S”或“O”型不可恢复性收缩,并伴随不自主地撕咬自身,4-5天后鳝苗开始死亡。发病鳝苗体表检查无任何炎症和充血症状,目视及镜下检查体表无寄生虫,解剖检查内脏器官亦无病变,但血液比正常显暗红,肠道内发现寄生了大量棘头虫,腹腔壁感染有毛细线虫,而野生黄鳝大都寄生有上述虫体,因此可排除寄生虫的致病因素。从开始持续发病到死亡结束,时间大约在7-20天,死亡率一般在30%以上,严重的可达到100%。

黄鳝痉挛病的病因

黄鳝痉挛症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黄鳝血液载氧力下降,引起脑供氧不足,导致脑缺氧和脑坏死,致使高浓度的氨、硫化氢渗入黄鳝血液中,造成血液中毒。

1、捕捞。下雨季节,捕捉黄鳝的笼具被淹没后,进入笼具的黄鳝因摄食了诱饵,其代谢加强,加之挣扎时耗氧量的增加,其在水中呼吸的氧气已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空气呼吸又无法实现,致使机体内二氧化碳排出受阻,血液内聚集的二氧化碳增多,造成血液酸中毒,严重时黄鳝起捕时就已死亡,但大部分仍然存活,此种鳝苗放养发生痉挛症的机率极高。

2、贮养。捕捞后,黄鳝的贮养密度一般都比较高,水和黄鳝的比例在1∶1以下,且长时间不换水。黄鳝在高密度情况下,体表不断分泌粘液和排泄体内代谢物,这些物质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出氨、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通过黄鳝的皮肤呼吸进入血液中,造成血液酸中毒。

3、运输。干法运输对鳝苗影响更为剧烈,因水份的缺乏,鳝苗丧失了气体交换的载体,呼吸作用受到了严重抑制,甚至达到窒息的程度。同时鳝苗分泌的粘液及排泄物由于没有水体的稀释,将产生高浓度的硫化氢,这一环节所产生的危害比高密度贮养更为严重,因为此过程的鳝苗还伴随体液丧失的脱水过程。一般干法运输超过2个小时以上的鳝苗发生痉挛的机率为90%以上。

4、其他原因。收购、储存、运输及放养时水温温差过大,造成黄鳝机体代谢失衡,俗称“感冒”,并在其机体内形成一层屏障,使体内二氧化碳不能够排泄而造成血液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引起血液酸中毒。

黄鳝痉挛病的预防

1、避免雨季收购鳝苗,减少中转环节,要直接从黄鳝捕捞户处收购鳝苗,避免从市场、商贩中收购。

2、收购的鳝苗应是当天捕捞的,同时要求捕捞户贮养鳝苗的水体要达到黄鳝重量的5倍以上,避免收购的黄鳝长时间的贮养。

3、带水运输鳝苗,鳝苗与水的比例至少达到1∶5,如长途运输需使用药物进行水质保护,可适当加入一些多糖药物、多维或抗菌素等,避免用氯制剂、氧化剂等刺激性药物浸泡。

4、收购、储存、运输及放养等环节避免水温温差过大。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