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多措并举推进绿色城镇化

发布于2024-03-29 来源:农讯网: > 资讯 作者:未知
导读: 城镇化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且是一个多维度、非线性的动态变化过程。因此,研究绿色城镇化,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 一是缓解人地矛盾,走紧凑

 

  城镇化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且是一个多维度、非线性的动态变化过程。因此,研究绿色城镇化,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

  一是缓解人地矛盾,走紧凑型城镇化道路。没有土地的城市化谈不上城市建设,但须节约土地,保障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由国际经验看,城市规模扩张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摊大饼”,以伦敦的城市扩张最为典型;另一个是超前规划,后发国家的城市建设大抵如此。这两种模式我国均存在。因此,从人地矛盾紧张的现状出发,应将节地放在重要位置,形成符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又各具特色的城镇规模、产业特色和建筑风格,留住“乡愁”;守住“耕地红线”,保证粮食安全。

  二是促进产业升级,改善环境质量。产业升级要与城市化进程相吻合,不能盲目追求创新型经济。发挥比较优势,选择特色产业并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须从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全生命周期资源环境管理、技术创新,以及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下力气,以企业为主体,以智能化、绿色化、市场化为方向,政府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循序渐进推进绿色制造,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实施创新驱动、进口替代和品牌战略,推动智慧城市、智能物流等的建设,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完成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历史任务。

  与此同时,还要发挥“互联网+”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旧城改造中创新思路。发挥“互联网+”的节能减排效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推广智慧化信息应用和新型信息服务,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使人居环境更美好。

  三是绿色循环发展是环境保护的根本举措。土地、水、能源、矿产、森林等是城市选址和规划建设的基础。矿产资源从地下开采出来,生产居民生活必需品,但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必须加以循环利用,加强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管理,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大幅降低单位经济中的资源消耗强度,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循环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吃干榨净、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改变传统的大量开采、大量生产、大量排放的“资源—产品—废弃”的线性增长模式,按“上游废物变成下游原料”“过程耦合”和“资源共享”等关系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从关注交换价值转向关注使用价值,形成“资源—产品—废弃—再生资源”的集约型增长模式。

  四是形成绿色城镇化的长效机制,加强城市环境管理。应优化现有城市功能分区、交通等的运行,加大地下综合廊道建设力度,减少“拉链马路”现象;建设雨污分流、雨水利用系统,建成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在城市扩张和旧城改造中,不能大拆大建,而应尽可能多地保留胡同和特色民居,留下逛街、购物、娱乐、锻炼等居民生活必需空间;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技术,循序渐进地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鼓励公众绿色低碳出行,在不降低居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居民的福利水平。建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参与的治理结构,实现城市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应当创造一个人人守法、自觉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宜居的城市环境,需要居民的觉醒和行动,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如捡起“菜篮子”、循环使用包装物等,还应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如垃圾分类、爱护公共卫生、植树造林等。在迈向“两个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天蓝地绿水清的环境目标,早日迈进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