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拙政园拜师现场——苏派盆景口手相传

发布于2024-04-23 来源:农讯网: > 种植技术 作者:
导读: 拙政园拜师现场,师傅上香,学生奉拜师帖、奉束脩,三拜老师师傅上香,学生奉拜师帖、奉束脩,三拜老师,师生上香昨天下午,在拙政园的远香堂,按照传统汉礼的程序,毛福民、季恒等三对师徒举行了隆重的结拜仪式

拙政园拜师现场,师傅上香,学生奉拜师帖、奉束脩,三拜老师

师傅上香,学生奉拜师帖、奉束脩,三拜老师,师生上香……昨天下午,在拙政园的远香堂,按照传统汉礼的程序,毛福民、季恒等三对师徒举行了隆重的结拜仪式。今后三位盆景、花卉专业的老师傅将言传身教,将自己掌握的苏派盆景制作技艺和传统花卉栽培技艺向年轻的徒弟们悉心相授。

苏派盆景是我国五大盆景流派之一,拙政园盆景园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园林盆景专类园,目前有技艺娴熟的专业盆景师5人,日常管理、养护着约500盆盆景,包括近500年历史的木瓜盆景。为了将苏派盆景的技艺完整地传承下去,打造一流的盆景管理标准,拙政园管理处挑选出3名年轻员工,向老师傅拜师学艺。

毛福民从事盆景、花卉等园艺工作已有38年,他说,苏派盆景需要更多的年轻一代来传承、弘扬,此次拙政园管理处将收徒的重任交付给他,他将竭尽所能传授自己的技艺,师徒同心,共同为将苏派盆景技艺发扬光大尽一份力量。

22岁的季恒是昨天拜师的3位年轻人之一,传统汉礼的拜师仪式让他觉得很隆重,他说,之前在学校里只是笼统地学习园艺知识,今年3月到了园林里才能细细实践,以后要向师傅重点学习盆景的培育、创作等。

拙政园管理处主任孙剑锋说,苏州古典园林中的花卉盆景栽培技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这样隆重的仪式,使师傅和徒弟承接中华礼仪文化,建立教学相长的现代师徒关系,“在保护世界遗产的进程中留下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印记”。

中国盆景流派——苏派盆景

        有2500年建城历史的苏州,地处长江下游,太湖之滨,丘陵连绵,河汉密布,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适宜于植物的繁殖与生长,为树桩盆景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
苏州既是一座独特的水城,又是一座集东方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园林城市,自古以来就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声誉。苏州城区水道纵横,桥梁交错,过去有水道近百公里,现在也有40公里;过去有桥梁325座,现在仍保存一百多座。唐朝诗人杜苟鹤的送友人游吴一诗写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左宫闲地少,小巷水桥多。夜市赏菱藕,春船载绩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从中可以窥见当时苏州的风貌。由此地域环境孕育的苏州方言,发音绵软,一语三转,因而被称作“吴依软语”。(与朱文长《琴史》中所指出的“蜀百躁急,若激浪奔雷”迎然不同。)
苏州曾有园林(和庭园)220多处,历经战火,至今尚保存60多处,开放的也有二、三十处。苏州的园林与其他城市豪绅富贾的园林有所不同,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大多出自当时文坛名士之手,因而体现了高度的艺术素养和强烈的人文精神。如拙政园,原为明朝御史王献臣弃官还乡后所建,其园址曾是唐朝诗人陆鲁望的故宅,环境清幽,淡泊自然。以在建筑布局上出类拔革的留园,初为明朝太仆徐泰的私家花园,后归清朝布政使刘蓉峰修尊改建为“寒碧山庄”,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唐末吴越广陵王钱元燎的池馆“沧浪亭”,到北来为诗人苏舜卿购得,后又成为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故称韩园,溪水潆回,清幽古朴。如此等等,可以说每一座园林都与文坛名士有“缘”。园林艺术与盆景艺术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姊妹”,苏州园林建筑的高度成就,必然对苏派盆景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直接的重大影响,尤其是这些园林的创建者,有不少就是盆景艺术的爱好者、制作者。
苏州不但是一座商业城市,更重要的还在于是一座文化城市,文物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名声之大,在全国也不多见。从唐朝初年起,苏州就是江南地区的文化活动中心,诗文书画蜚声全国。三国时期有陆逊,晋代有陆机、陆云,盛唐的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都做过苏州刺史,晚唐有陆龟蒙、皮日休,宋、元以后出自苏州的文坛名士更多,尤其是明朝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主将的“吴门画派”,对苏州盆景的艺术风格影响更为深远。从苏州人文震亨的《长物志》中可以看出,当时苏州的树桩盆景已仿照著名画家的画意、著名诗人的诗情进行创作,追求诸如“云林山树画意”之类的艺术境界《姑苏志》:“虎邱人善于贫中植奇花异卉,盘松古梅,置之几案,清雅可爱,谓之盆景。”苏州近代著名作家、园艺家周瘦鹃就曾指出.“我的盆栽.一方面出自心裁的创作,一方面是取法乎上,依照古人的名画来做。先后做成的有唐寅的《蕉石图》、沈石田的《鹤听琴图》、夏仲昭的《竹趣图》和《半窗晴翠图》、清王烟容的《新蒲寿石图》等。”(沈石田即沈周,王烟容即王原祁,清初画坛“六大家”之一。)
苏派树桩盆景分为规则(即川派之规律)、自然两大类。专统的规则类的主要形式叫“六台三托一顶”,将树干蟠成6个弯,在每个弯的部位留一侧枝,左、右、背三个方向各3枝,扎成9个圆形枝片,左右对称的6片即“六台”,背面的3片即“三托”,然后在树顶扎成一个大枝片,即“一顶”,参差有趣,层欠分明。陈放时一般都两盆对称,意为“十全十美”,所以很受达官显贵、富商豪绅的喜爱;普通百姓也十分欢迎,图个吉利,做到了雅俗共赏。
与规则类相互共存的自然类,随着时代的前进,到了本世纪40年代,在以朱子安为代表的盆景艺术家们的大胆革新下,摆脱了传统形式的束缚,采用“粗扎细剪”的技法,快速成型,赋予苏派盆景以新的时代精神。所谓“粗扎细剪”,就是以剪为主,以扎为辅,对树桩枝干用棕丝蟠扎成平整而略为倾斜的两弯半S形片子,以后用剪刀修成椭圆形,中间略为隆起,尽可能保持其自然形态,状若云朵,并按照树木的生长习性,为每根树桩结“顶”,从此不再向上,而是向侧枝伸展,使之更加丰满、美观。“顶”的位置因桩而异,因势而变,以期达到整个造型构图简洁,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从而成为当代苏派盆景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被誉为江苏盆景之王:有500年树龄的《秦汉遗韵》(圆柏)及《云蒸霞蔚》(大皈松)、《盛世铭》(雀梅)等都堪称该派的典型代表作品,在全国盆坛艺苑也属传世珍品

中国盆景流派——苏派简介

有2500年建城历史的苏州,地处长江下游,太湖之滨,丘陵连绵,河汉密布,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适宜于植物的养殖与生长,为树桩盆景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

苏州既是一座独特的水城,又是一座集东方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园林城市,自古以来就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声誉。苏州城区水道纵横,桥梁交错,过去有水道近百公里,现在也有40公里;过去有桥梁325座,现在仍保存一百多座。唐朝诗人杜苟鹤的送友人游吴一诗写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左宫闲地少,小巷水桥多。夜市赏菱藕,春船载绩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从中可以窥见当时苏州的风貌。由此地域环境孕育的苏州方言,发音绵软,一语三转,因而被称作“吴依软语”。(与朱文长《琴史》中所指出的“蜀百躁急,若激浪奔雷”迎然不同。)

苏州曾有园林(和庭园)220多处,历经战火,至今尚保存60多处,开放的也有二、三十处。苏州的园林与其他城市豪绅富贾的园林有所不同,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大多出自当时文坛名士之手,因而体现了高度的艺术素养和强烈的人文精神。如拙政园,原为明朝御史王献臣弃官还乡后所建,其园址曾是唐朝诗人陆鲁望的故宅,环境清幽,淡泊自然。以在建筑布局上出类拔革的留园,初为明朝太仆徐泰的私家花园,后归清朝布政使刘蓉峰修尊改建为“寒碧山庄”,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唐末吴越广陵王钱元燎的池馆“沧浪亭”,到北来为诗人苏舜卿购得,后又成为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故称韩园,溪水潆回,清幽古朴。如此等等,可以说每一座园林都与文坛名士有“缘”。园林艺术与盆景艺术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姊妹”,苏州园林建筑的高度成就,必然对苏派盆景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直接的重大影响,尤其是这些园林的创建者,有不少就是盆景艺术的爱好者、制作者。

苏州不但是一座商业城市,更重要的还在于是一座文化城市,文物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名声之大,在全国也不多见。从唐朝初年起,苏州就是江南地区的文化活动中心,诗文书画蜚声全国。三国时期有陆逊,晋代有陆机、陆云,盛唐的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都做过苏州刺史,晚唐有陆龟蒙、皮日休,宋、元以后出自苏州的文坛名士更多,尤其是明朝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主将的“吴门画派”,对苏州盆景的艺术风格影响更为深远。从苏州人文震亨的《长物志》中可以看出,当时苏州的树桩盆景已仿照著名画家的画意、著名诗人的诗情进行创作,追求诸如“云林山树画意”之类的艺术境界《姑苏志》:“虎邱人善于贫中植奇花异卉,盘松古梅,置之几案,清雅可爱,谓之盆景。”苏州近代著名作家、园艺家周瘦鹃就曾指出.“我的盆栽.一方面出自心裁的创作,一方面是取法乎上,依照古人的名画来做。先后做成的有唐寅的《蕉石图》、沈石田的《鹤听琴图》、夏仲昭的《竹趣图》和《半窗晴翠图》、清王烟容的《新蒲寿石图》等。”(沈石田即沈周,王烟容即王原祁,清初画坛“六大家”之一。)

苏派树桩盆景分为规则(即川派之规律)、自然两大类。专统的规则类的主要形式叫“六台三托一顶”,将树干蟠成6个弯,在每个弯的部位留一侧枝,左、右、背三个方向各3枝,扎成9个圆形枝片,左右对称的6片即“六台”,背面的3片即“三托”,然后在树顶扎成一个大枝片,即“一顶”,参差有趣,层欠分明。陈放时一般都两盆对称,意为“十全十美”,所以很受达官显贵、富商豪绅的喜爱;普通百姓也十分欢迎,图个吉利,做到了雅俗共赏。

与规则类相互共存的自然类,随着时代的前进,到了本世纪40年代,在以朱子安为代表的盆景艺术家们的大胆革新下,摆脱了传统形式的束缚,采用“粗扎细剪”的技法,快速成型,赋予苏派盆景以新的时代精神。所谓“粗扎细剪”,就是以剪为主,以扎为辅,对树桩枝干用棕丝蟠扎成平整而略为倾斜的两弯半S形片子,以后用剪刀修成椭圆形,中间略为隆起,尽可能保持其自然形态,状若云朵,并按照树木的生长习性,为每根树桩结“顶”,从此不再向上,而是向侧枝伸展,使之更加丰满、美观。“顶”的位置因桩而异,因势而变,以期达到整个造型构图简洁,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从而成为当代苏派盆景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被誉为江苏盆景之王:有500年树龄的《秦汉遗韵》(圆柏)及《云蒸霞蔚》(大皈松)、《盛世铭》(雀梅)等都堪称该派的典型代表作品,在全国盆坛艺苑也属传世珍品。

树桩盆景常用的树种有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苏派盆景的山水盆景也颇多古人画意,富有浓郁的诗情,布局简炼,章法严谨,生动地再现了江南风光。常用的石材有斧劈石、昆山白石、太湖石、英石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派之间的交流日多,也引进其他石材品种。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