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棉花的常见病虫害有哪些?棉花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发布于2024-04-26 来源:农讯网: > 种植技术 作者:
导读: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大、生产成本低,使棉制品价格比较低廉,纤维能制成多种规格的织物,从轻盈透明的巴里纱到厚实的帆布和厚平绒,适于制作各类衣服、家具布和工业用布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大、生产成本低,使棉制品价格比较低廉,纤维能制成多种规格的织物,从轻盈透明的巴里纱到厚实的帆布和厚平绒,适于制作各类衣服、家具布和工业用布,产量最高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和印度,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吧!

棉蚜

【危害特征】苗蚜发生在出苗到现蕾以后,当卷叶率达30%以上时开始防治,6月中旬~7月下旬是棉蚜为害盛期。

【防治方法】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新高脂膜800倍液或15%金好年乳油+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茎叶均匀喷雾。蕾铃期伏蚜发生时,由于温度高,可选用3%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加40%毒死蜱1200倍液+新高脂膜800倍液防治蚜虫兼治其它害虫。棉株封行后,还可用80%敌敌畏乳油+新高脂膜800倍液,晴天无风的傍晚喷洒于棉垄间,对伏蚜效果较好,并可兼治棉花红蜘蛛。

棉叶螨

【危害特征】5月上旬开始在棉花田点片出现,此时气温较低,繁殖速度慢,单叶螨量较少,棉苗受害较轻。6月初~7月下旬,气温很快上升,棉叶螨开始大量繁殖,集中危害,干旱年份为害猖獗。

【防治方法】可选用15%扫虫螨净乳油+新高脂膜800倍液、或1.8%阿菌素+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棉盲蝽

【危害特征】棉盲蝽对棉花的为害逐年加重,化学防治时期在6月中下旬,此期棉花植株比较幼嫩,如遇多雨,棉田相对湿度大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棉盲蝽的危害,该时期是防治关键期。

【防治方法】在棉花蕾期、铃期可选用5%啶虫咪乳油+新高脂膜8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新高脂膜8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同时兼治棉铃虫。

棉铃虫

【危害特征】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一年一般发生4代。主要以第二、三代为害棉花,以幼虫蛀食蕾、花、铃造成为害为主,被蛀棉铃易烂脱落或成为僵瓣。

【防治方法】①物理防治:在棉花集中种植区安装佳多频振式杀虫灯,每60亩配备一套,连片使用效果更佳。②化学防治:可选用90%万灵可湿性粉剂+新高脂膜8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新高脂膜800倍液或1.8%阿维茵素+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茎叶喷雾,间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后期扫残时可用20%辛灭乳油+新高脂膜800倍液或20%氰马乳油1500倍液均匀喷雾。

枯萎病

【危害特征】枯萎病是为害棉花的维管束组织的病害,引起棉花叶片变色、干枯、脱落萎蔫等症状,严重时连片枯死,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可在棉花蕾期用枯黄萎灵每亩40克兑水喷雾(最好是连喷带灌)3~4次。

黄萎病

【危害特征】一般在3~5片真叶期开始显症,生长中后期棉花现蕾后田间大量发病,容易导致整个植株枯死或萎蔫。

【防治方法】一般药剂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克黄枯、枯黄基因素、棉花三清等,并加营养调节剂如磷酸二氢钾、硼肥、硼加硒、锌肥、锌加硒、天丰素、鱼蛋白等,每次喷药间隔5~7天,连喷2~3遍。

甜菜夜蛾

【危害特征】甜菜夜蛾属杂食性害虫,一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严重,虫龄不整齐,高温干旱气候因素和多种作物混种的栽培条件有利于甜菜夜蛾的发生,一般管理粗放、杂草多的棉田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可选0.2%甲维盐+新高脂膜8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新高脂膜800倍液,均匀喷于棉株和田间杂草上,连喷2~3次,效果较好。

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

专家,您好!我们村好多棉花的花蕾和叶子被虫吃了,这是什么虫吃的,白天看不到是什么虫应该用什么药,有劳你尽快回复!谢谢

姓名:姚辄 单位: 联系电话: 2008-06-26

专家解答
姚辄同志: 您好,根据所描述的情况,无法判断是什么虫害引起。因为我国的棉花虫害有300余种,比较常见的有30余种,北部特早熟棉区是棉蚜、棉铃虫;西北内陆棉区是棉长管蚜、黄地老虎、盲椿和棉铃虫;黄河流域棉区是棉蚜、棉铃虫、地老虎、盲椿、叶螨、玉米螟、小造桥虫和红铃虫。长江流域棉区是红铃虫、叶螨、盲椿、棉蚜、棉铃虫、地老虎、棉叶蝉和蜗牛;华南棉区为金刚钻、红铃虫、棉铃虫、棉叶蝉和红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种植玉米的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在生产过程中常受到各种病虫的危害,千万严重减产。如琰大斑病的流行年份,可因病减产15—30%,重病田减产50%以上;玉米螟的危害,通常使玉米减产10%左右,严重年份减产30%左右。危害玉米的病虫害种类很多,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穗粒腐病和病毒病,在局部地区危害严重的有纹枯病、褐斑病、锈病、圆斑病、灰斑病等;主要虫害有玉米螟、地老虎、粘虫、红蜘蛛等。

玉米大、小斑病

【症状识别】玉米大斑病的典型证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以上,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杰色,最后变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症状特点】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此外,病斑的数量一般比较多。

【发病因素】病菌孢子的萌发、侵入及孢子的形成和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其中温湿度的主要的。大斑病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的适温是20—25℃,小斑病菌稍高于大斑,适温是20—32℃。因此小斑病在夏玉米种植区较严重,而大斑病则在春玉米区较严重。降雨量大、湿度高,易造成病害的的流行。

【防治方法】病害的流行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第一,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第二,存在大量病菌;第三,具有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因此,病害的防治应从这三方面着手。

①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大、小斑病的根本途径。不同的品种对病害的抗性具有明显的差异,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保玉七号、屯玉7号、云瑞7号、海禾14号、晴三、会单四号、兴黄单892、登海3号、滇丰4号、云瑞1号、云瑞2号、云瑞8号、路单10号、曲辰三号、海禾2号等。

②轮作倒茬深翻可减少菌量,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发病初期,底部4个叶发病以前打掉下部病叶,可减轻发病程度。适期早播,有避病作用。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植株生育不良易受侵染,即使抗性品种在缺水时也不能表现出其抗病潜力。

③药剂防治:可用4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稻瘟净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必要时隔7天左右再次喷药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

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开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危害相当严重。俗称“乌米”或“灰包”。

【症状识别】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散,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维管束的残余物。天花发病的植株一般无花穗,刚抽出的花轴顶端变成一小堆黑色孢子堆,有时天花抽出后小花畸形变为叶状物。

【发病因素】病菌厚垣孢子落入土中,混入粪肥或被种子携带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后菌丝进入植株生长点,随植株生长,蔓延至果穗和天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环,无再侵染产生。土壤温度较低并且比较干燥时,玉米出苗迟缓,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发病率高,有利于丝黑穗病的流行。因此,在冷凉地区,丝黑穗病发生就重。本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左右,倒茬3年可有效地防治本病。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滇丰4号、路单10号、曲辰三号、保玉7号、海禾14号、云瑞1号、云瑞2号、云瑞7号、云瑞8号等。

②实行轮作、深耕:连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发病重。实行3年以上轮作,基本上可消灭土壤中病菌的危害。深翻土壤,将病菌孢子压到播种层以下,可减少菌源、减轻发病。

③早期拔除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时就拔除病株,并把病株拿到地外深埋或烧毁,以免病菌落入土中。

④药剂防治:此病是苗期一次性侵染的病害,在苗期利用药剂预防病菌的侵入,将会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第一,用25%的粉锈宁或羟锈宁,按0.3%剂量拌种,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也可用玉米煳作粘着剂增加药效。第二, 利用种衣剂防病。目前生产上有多种包衣剂,可有效地防治病虫害。

玉米穗粒腐病

玉米穗粒腐病由于危害玉米的病原不同而分为许多类型,主要的有镰刀菌腐病、曲霉穗腐病、青霉穗腐病和色二孢属菌引起的干腐病等。

【症状识别】果穗从顶端或基部开始发病,大片或整个果穗腐烂,病粒皱缩、无光泽、不饱满,有时籽粒间常有粉红色或灰白色菌丝体产生。有些症状只在个别或局部籽粒上表现,其上实密生红色粉状物,病粒易破碎。有些病菌(如黄曲霉、镰刀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毒素,由它所引起的穗粒腐病籽粒在制成产品或直接供人食用时,会造成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染病籽粒作为饲料时,常引起猪的呕吐,严重的会造成家畜家禽死亡。

【发病因素】带菌的种子、病残体以及其他作物的病残体均能引起田间发病,在后期多雨的年份易造成病害流行。

【防治方法】

第一,选用抗病品种,目前较为抗病的品种有保玉七号、屯玉7号、云瑞7号、海禾14号、晴三、会单四号、滇丰4号、云瑞1号、云瑞2号、云瑞8号、路单10号、曲辰三号、海禾2号等。

第二,收集病残体,烧毁或深埋并实行2—3年轮作。

第三,选用包衣种。

第四,加强田间管理,做到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及时防治玉米螟,因为玉米螟是穗粒腐病菌的侵染媒介。

第五,贮藏时,保持通风、干燥、低温。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症状识别】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退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捍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

【发病因素】一,镰刀菌引起的;二,腐霉菌引起 的三,腐霉菌和镰刀菌的复合侵染引起的。灌浆至乳熟期的大雨,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土壤中的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屯玉7号、路单10号、云瑞1号、云瑞2号、保玉七号、云瑞7号、海禾14号、晴三、会单四号、滇丰4号、云瑞8号、曲辰三号、海禾2号。在栽培措施上应注意排水。

玉米病毒病

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

【症状识别】玉米矮花叶病又称花叶条纹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苗期先自心叶基部出现退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脉保持绿色而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重病株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

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被侵染的玉米呈暗绿色,叶肉粗厚僵直,有时心叶卷在一起,由于基部继续生长而呈弓状弯曲。叶背面、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发生隆起的短条纹,起初呈灰绿色,后期呈灰褐色,病株高度往往不到健株的一半,不能抽雄结穗。

【发病因素】玉米矮花叶病可以汁液摩擦接种。主要由蚜虫传播,但蚜虫传毒是非持久性的。此病的病毒除危害玉米外还可侵染高粱、谷子及多种禾本科杂草。在南方,病毒可随多种作物和杂草寄主越冬。

蚜虫除传播病毒外,其本身对玉米的危害亦很严重。蚜虫常群集在玉米的雄花和叶处背面,以刺吸玉米组织里的汁液,同时吐出一种唾液,抑制玉米生长,影响玉米扬花授粉,造成空苞和秃顶。

玉米粗缩病毒主要由灰飞虱传播,为持久性传毒。该病毒可在灰飞虱的若虫体内越冬,也可以在冬前受侵染的小麦苗中越冬。

【防治方法】

第一,选用抗、耐病品种。

第二,早期药剂灭虫,把蚜虫和灰飞虱消灭在迁飞至玉米田之前。用40%氧化快乐果3000倍液喷雾;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50—75千克喷雾。在玉米田灭虫,可用40%乐果乳剂原液1千克,加水5—6千克,在被害玉米的茎基部,用毛笔或棉花球蘸药涂抹,把茎部半节的周围都涂过,好可通过内吸杀虫。

第三,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玉米灰斑病

【症状识别】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在叶脉间形成圆形、卵圆形红褐色的矩形条斑,病斑多限于叶脉之间,与叶脉平行,成熟时病斑中央灰色,边缘褐色,大小(4—20)毫米×(2—5)毫米。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

【发病因素】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主要随玉米病残体越冬,在适宜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气流和雨滴飞溅而传播,玉米发病后,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发生多次再侵染。

病害多在抽雄期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气温低(20℃—25℃)、雨水多,大气相对湿度高达90%以上,灰斑病严重发生,易易造成流行;而温度高、干旱则抑制病害流行。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耐)病品种:海禾1号、海禾2号、云瑞1号、北玉2号、云优196、长城799、保玉12号、豫玉22、农大108、等品种比较抗病,尤其以海禾1号、北玉2号表现较好。

②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进行大面积轮作。

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进行喷药预防,药剂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剂50克、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8.7%银浊利悬浮剂每亩100毫升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几种药剂进行交替使用效果较好。

玉米锈病

可在发病初期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300倍进行防治。

地老虎

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切根虫。地老虎的种类很多,以常发生危害的有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

【生活习性】地老虎一般以第一代幼虫危害严重,各龄幼虫的生活和危害习性不同。一、二龄幼虫昼夜活动,啃食收叶或嫩叶;三龄后白天躲在土壤中,夜出活动危害,咬断幼苗基部嫩茎,造成缺苗;四龄后幼虫抗药性大大增强,因此,药剂防治应把幼虫消灭在三龄以前。

【发生因素】秋季多雨是两种地老虎大发生和预兆。早春2—3月多雨,4月少雨,此时幼虫刚孵化或处于一、二龄时,对地老虎发生有利,第一代幼虫可能危害严重。相反,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中雨以上的雨日多、雨量大,造成一、二龄幼虫大量死亡,第一代幼虫危害的可能就轻。

【防治方法】地老虎的防治,必须采取诱蛾、除草、药剂、人工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①诱杀成虫:诱杀成虫是防治地老虎的上策,可大大减少第一代幼虫的数量。方法是利用黑光灯和糖醋液诱杀。

②铲除除草:杂草是成虫产卵的主要场所,也是幼虫转移到玉米幼苗上的重要途径。在玉米出苗前彻底铲除杂草,并及时移出田外人饲料或沤肥,勿乱丢乱扔。铲除杂草将有效地压低虫口基数。

③药剂防治:出苗后经定点调查,平均每平方米有虫0.5个时为用药适期。

④选用包衣种或用药剂拌种:可用呋喃丹种衣剂拌种,按玉米种子重量1%拌种。也可用50%辛硫磷乳剂0.5千克加水30—50千克拌种子350—500千克。

⑤施毒土: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备用量1.5千克,或50%甲胺磷乳剂每亩0.5千克,加细土40千克混匀撒施。

⑥毒饵诱杀:对4龄以上幼虫用毒饵诱杀效果较好。将0.5千克90%敌百虫用热水化开,加清水5千克左右,喷在炒香的油渣上(也可用棉籽皮代替)搅拌均匀即成。每亩用毒饵4—5千克,于傍晚撒施。

玉米螟

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主要危害的作物是玉米、高粱、粟等。

【症状识别】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危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籽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籽粒,造成严重减产。

【生活习性】玉米螟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1年可发生1—6代,以幼虫在玉米秆和玉米芯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杂草茎秆中越冬,发生期极不整齐,并出现世代重叠现象。

【发生因素】

①虫口基数:虫口基数大,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严重的危害。

②温湿度:玉米螟适于高温高湿条件下生长发育。各个虫态生长发育的适温为16—30℃ ,相对湿度60%以上。玉米螟主要发生在6—9月。

③玉米品种:玉米品种不同,被害差异很大。玉米组织中存在一种抗螟物质丁布,成虫将卵产于丁布含量高的玉米品种上,其孵化的幼虫死亡率很高。某些品种玉米的组织形态,可避免成虫产卵而减轻螟害,如叶面茎秆上的毛长而密,则螟害很轻。

④天敌: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对玉米螟抑制作用较大的是赤眼蜂。

【防治方法】

①越冬期防治:玉米螟幼虫绝大多数在玉米秆和穗轴中越冬,翌春在其中化蛹 。4月底以前应把玉米秆、穗轴作为燃料烧完,或作饲料加式粉碎完毕,并应清除苍耳等杂草越冬寄主,可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②心叶期防治:在心叶末期被玉米螟蛀食的花叶率达10%,或夏秋玉米的吐丝期,虫穗率达5%时,应进行防治。防治方法可有颗粒剂和药液灌注。用3%辛硫磷颗粒剂、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2千克兑5倍细砂,制成毒砂,撒在玉米心叶。药液灌注法可用80%敌敌畏乳油,稀释成2500—3000倍液,每株玉米灌10—15毫升,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同时对玉米蓟马有兼治效果。

③穗期防治:用50%敌敌畏乳剂0.5千克,加水500—600升,在雌穗苞顶开一小中,注入少量药液,1千克药液一般可灌雌穗360个。

④生物防治:赤眼蜂在消灭玉米螟方面有很显着的作用,并且成本低。在玉米螟产卵的始期、盛期、末期分别放蜂,每亩放蜂1万—3万个,设2—4个放蜂点。用玉米叶把卵卡卷起来,卵卡高度距地面1米为宜。另外利用微生物农药杀螟杆菌、7216、白僵菌等。施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灌心叶,用每克含孢子100亿以上的菌粉1千克加水1000—2000千克,灌注心叶。另一种方式是配制成菌土或颗粒剂,菌土一般用1千克杀螟杆菌加细土或炉灰100—300千克。颗粒剂一般配成20倍左右(白僵菌粉1千克与20千克炉渣颗粒混拌即成),每株施2克左右。

⑤选用抗虫品种。

粘虫

粘虫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害虫。俗称绵虫蝗、行军虫、夜盗虫、剃枝虫。

【症状识别】粘虫的幼虫裸露在植物表面取食危害。一、二龄幼虫多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昼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条斑。五、六龄幼虫为暴食阶段、蚕食叶片,啃食穗轴。

【生活习性】粘虫无滞育现象,条件适宜,可连续繁殖。喜产卵于干枯苗叶的尖部,并具有迁飞的特性。幼虫有假死性,对农药的抵抗力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加。粘虫对温湿度要求较严格,成虫产卵适温为15—30℃,高于30℃或低于15℃,成虫产卵数量减少或不能产卵。迁飞的粘虫蛾遇风雨,被迫降落,则当地粘虫发生危害就重。但是天敌对粘虫发生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粘虫的主要天敌有:寄生蝇、寄生蜂、线虫、蚂蚁、步行甲、红蜘蛛、花蜘蛛及一些菌类。

【防治方法】防治粘虫要做到捕蛾、采卵及杀灭幼虫相结合。要抓住消灭成虫在产卵之前,采卵在孵化之前,药杀幼虫在3龄之前等3个关键环节。

①诱捕成虫(蛾):用谷草把和糖醋液诱杀。糖醋液配比:糖3份、酒1份、醋4份、水2份,调匀即可。夜晚诱杀。

②诱卵、采卵:利用成虫产卵习性,把卵块消灭于孵化之前。从产卵初期到盛期以后为止,在田间插设小谷草把,在谷草把上洒糖醋酒液诱蛾产卵,效果很好。及时采摘卵块加以消灭。

③药剂防治:玉米地苗期百株有虫20—30个,生长中后期百株有虫50—100个,即应用药剂防治。可用2.5%敌百虫粉,每亩喷2—2.5千克,或2.5%敌百虫粉2千克左右对细土10—15千克,拌匀后顺垄撒施,防老龄幼虫;或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50%的1605、80%的敌敌畏2000—3000倍液喷雾,效果都很好;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速灭杀丁乳没1500—2000倍液防治。

红蜘蛛

玉米红蜘蛛属于螨类,又称火龙、火蜘蛛、红砂等。

【症状识别】红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开始危害玉米,发生早的年份,在玉米6片叶时即开始危害。红蜘蛛刺吸作物叶片组织养分,使被害叶片呈现密集细小的黄白色斑点,以后逐渐退绿变黄,最后干枯死亡。被害玉米籽粒秕瘦,造成减产。

【生活习性】玉米红蜘蛛成虫在根际土缝内潜伏越冬。早春气温上升后红蜘蛛出土,集中于一些杂草上取食、繁殖,待春玉米出苗后,再通过风吹、爬行等途径,转移到附近的玉米苗上危害。红蜘蛛在田间呈点片状危害,从虫源所在地扩散到玉米全田,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在大雨后数量下降,干旱少雨,则数量上升。

【防治方法】

①消灭越冬成虫:早春和秋后灌水,可以消灭大量的越冬红蜘蛛。

②药剂防治:用40%乐果乳剂和20%三氯杀螨醇混合液(1:1)1000—1500倍,效果很好。

③利用天敌:玉米红蜘蛛的天敌有深点食螨瓢虫、食螨蓟马、草蛉等。

蚜虫

蚜虫的繁殖与一般害虫不同,具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交替繁殖的特性,所以它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往往出现几代“同堂”,1年可发生20个世代以上,虫中密度很大,危害时间又长,对玉米造成的损失也较严重。

【防治方法】

①药剂防治:用40%氧化快乐果3000倍液喷雾;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50—75千克喷雾。在玉米田灭虫,可用40%乐果乳剂原液1千克,加水5—6千克,在被害玉米的茎基部,用毛笔或棉花球蘸药涂抹,把茎部半节的周围都涂过,好可通过内吸杀虫。

②利用天敌:玉米蚜虫的天敌主要有蚜茧蜂。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