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动物被剥夺的不只有栖息地 还有时间

2018-08-16 04:41 来源:Nongxun.net 作者:Nongxun

当你半夜眯着眼摸黑去厕所,再一路磕磕绊绊回来的时候,你家猫主子一定会用那双泛著光的眼睛盯着你:“呵呵,瞎子”。虽然人类的夜视力远比不上猫,但我们在黑夜中勉强也能看得清。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有视杆细胞,它们能够感知暗光,帮助我们在夜晚保持活动能力。

铲屎官太弱啦!图片:pixabay

与视杆细胞对应的是视锥细胞,前者对光更加敏感,主要用于夜视力,后者主要负责识别颜色,在白天更能发挥作用。我们视网膜上的视杆细胞多达95%,数量比视锥细胞多得去了。但人类多在白天活动,为什么眼睛里却有这么多适合夜间活动的视杆细胞呢?

恐龙使哺乳动物走进黑暗

哺乳动物拥有较多的视杆细胞,这或许是因为哺乳动物在遥远的过去是夜行动物。早在1942年,生理光学与视光学方面的专家戈登·林恩·沃尔斯(Gordon Lynn Walls)就提出“夜行瓶颈”(nocturnal bottleneck)假说。按照这个假说,哺乳动物以前为了躲避白天活动的恐龙而选择夜行生活,所以今天大部分哺乳动物还是夜行。而就算昼行如我们人类,眼睛里也还有这么多的视杆细胞。

可怜的哺乳类。图片: Ferahgo the Assassin / wikimedia

所以,是恐龙的灭绝导致哺乳动物从夜行动物变成了昼行动物吗?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凯特·琼斯(Kate Jones)认为这真的很难确定,因为化石证据太少了,而且动物的行为也很难由化石推论出来。不过,琼斯教授的研究还是发现了恐龙的消失与哺乳动物开始在白天活动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他还认为灵长类作为第一批去适应白昼生活的哺乳动物,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进化和适应。

想像一下恐龙称霸地球时的情形——大白天出去根本就是送死、给恐龙送免费午餐。恐龙灭绝之后,哺乳动物可能不需要再畏缩在黑夜里了。然而,我们现在正在逼着其他动物重回黑暗

“我就在晚上默默吃草”。图片:pixabay

人类露个头,动物夜里走

一篇发表于《科学》杂志的研究发现:受人类活动的影响,62种动物减少了在白天活动的时间。人们早已发现动物的栖息地因为人类的影响在不断地减少,没想到现在,动物的时间也被我们剥夺了

人类活动中干扰程度较高的,比如打猎、修路、城市化建设等大多发生在白天。即便是看似温和的徒步、观看野生动物等活动也能改变动物的习性。研究发现,尽管人类活动对不同物种的影响不一样,但总体而言,这些动物的夜间活动时间平均增加了1.36倍。被研究的动物包括了大象、驼鹿和狐猴等等,不限于动物的体型、栖息地的类型,以及是肉食还是素食动物。

郊狼、老虎和野猪分别受到人类登山、农作和城市化的影响。图片:Kaitlyn M. Gaynoret al. /Science(2018)

在短期内,动物们的这一改变可能是个谨慎的选择,因为这避免了与人类的正面冲突。然而,原本以白天行动为主的动物转移到黑暗中,它们的觅食、保护自己的能力难免会大打折扣

另外,其他一些动物可能也会无辜躺枪:美国加州的土狼原本捕食鸟、松鼠等昼行生物,现在它们白天睡觉的时间增加了,进食的物种换成了夜行小动物,老鼠、兔子表示生存压力更大了。研究人员认为应该会有更多的动物受到影响。

人类现在是一幅高高在上的样子,但别忘了我们身上那些无法抹去的印记,它们暗示了我们曾经躲在暗处苟活的卑微身份。现在,人类并不需要对动物做出什么暴力的破坏行为,只要露个面,很多动物就会瑟瑟发抖地躲进黑暗中

动物何苦为难动物?(编辑:Ent、李子、lava)

本文授权转自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我是科学家

iScientist

id: IamaScientist

“我是科学家,我来做科普。”

日历娘今日头像

犬科 薮犬

本文首发于果壳网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