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樱花穿孔褐斑病

发布于2024-04-19 来源:农讯网: > 种植技术 作者:
导读: 症状及病理变化:该病主要发生在成长叶上。发病时从下部叶片向上逐渐蔓延,开始在叶面上长出针头大小的紫褐斑点,接着病斑扩大成同新圆状,3~5毫米大小的褐色斑点,病斑边缘形成淡褐色离层。后病斑部脱落

症状及病理变化:该病主要发生在成长叶上。发病时从下部叶片向上逐渐蔓延,开始在叶面上长出针头大小的紫褐斑点,接着病斑扩大成同新圆状,3~5毫米大小的褐色斑点,病斑边缘形成淡褐色离层。后病斑部脱落,叶上留下小孔,有时两三个病斑重合成不整齐形。在老病斑面上可形成多数灰黑色小粒状的分生孢子梗。该病除危害樱花外,还危害桃、红叶李等蔷薇科花朩。不仅影响观赏,而且可造成早期落叶,生长发育不良。该病的病原属于真菌的子囊菌类,以子囊壳在树上越冬,笫2年子囊壳内形成子囊孢子,成熟后飞散传播,萌发侵然健叶。-般在6月间开始发病,八九月达发病盛期。

防治方法:1、搜集并烧毁病叶,以消灭侵染源。加强养护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カ。2、自樱花初展叶开始,每隔7~10天用代森锌500倍液、甲基础托布津1000倍液,或等量式200倍波尔多液喷施-次,连续数次,以防发病。

樱花病虫害防治方法

樱花穿孔性褐斑病防治方法

樱花穿孔性褐斑病:在5至6月时发生,叶出现紫褐色小点,后渐扩大成圆形,病斑部位干燥收缩后成为小孔、病菌多在病枝病叶上过冬,发育最适温度为2 5℃至28℃,借风传播,在多雨季节有利于侵染发病,树势衰弱,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时,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整枝修剪,并注意剪掉病梢,及时清理病叶并烧毁,为植株创造干净的生长条件。

(2)、新梢萌发前,可喷洒3至5波美度石硫合剂,发病期可喷洒16 0倍波尔多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至2000倍液,或15%代森锌600倍液至800倍液。

樱花褐斑穿孔病

   【分布】樱花褐斑穿孔病是樱花叶部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我国樱花种植区均有发生。

   【症状】主要危害成长的叶片,还危害嫩枝。感病叶片最初出现针头状紫褐色小点,不久,扩大成圆形至近圆形斑,1~4毫米,中间褐色,略带同心轮纹,边缘紫色或红褐色,病斑上出现灰褐色绒状小点;后期病斑周围产生离层,病叶两面有褐色霉状物出现,病斑中部干枯脱落,形成圆形小孔,形成穿孔斑,几个病斑重迭时,穿孔不规则。病斑间可相互连接,叶片上病斑多时,叶片提早脱落。

   【病原】病原为真菌,核果尾孢(Cercospora circumscissa),分生孢子梗密集成束,分生孢子鞭状至倒棍棒状,橄榄色,直或微弯,有隔膜1~7个。

   【发病规律】病菌尚危害桃、梅、杏、李等许多种木本花卉。病菌在病枝梢和病落叶中越冬。子囊孢子在春季成熟,翌年气温适宜便借风雨传播。一般从6月开始先从下部叶片发病,8~9月为发病高峰期,风雨多时发病严重,9月下旬植株上仅残存少量叶片。凡通风不良,植株密集,树势衰弱等条件都有利病害严重发生。夏季干旱,树势弱,发病率也较高。

   【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展叶前后(尤其对幼苗)喷洒65%代森锌500倍液或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1:1:100-200倍波尔多液等。或者发芽前喷施波美2~3度石硫合剂,或1%波尔多液,进行树体消毒。展叶前喷施1.02-1.04千克/升石硫合剂,展叶后喷施50%多菌灵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500倍液,或其他杀菌剂。对细菌性穿孔病可在展叶后喷硫酸锌石灰液(硫酸锌500克、消石灰2000克、水120千克)。
 (2) 发病期喷洒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5%代森锌6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3)加强栽培管理,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多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不要将樱花栽在风口区,干旱时及时浇水。
 (4)清洁庭院,秋季清除病落叶并烧毁,结合修剪剪除病枝,减少来年浸染源。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