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官种和巧种

2018-02-25 02:41 来源:Nongxun.net 作者:Nongxun
捧瓣瓣尖部呈白色或厚肉质兜状者称为巧种,没有白头或微有浅薄兜者为官种。

作者:四明兰花

《近香絮语》 之 论“水仙” 感谢周建君不辞劳苦上传《兰蕙同心录》及《兰蕙小史》二部古谱,使吾等得以细读此 “足本”,大欢喜!

二书之“名蕙失传十绝小像”中均有“陈秀素”一种,《兰蕙同心录》跋云:“出嘉兴 。官种水仙也;铁线叶,蕊形微长、小平切;软兜捧心、大铺舌,荷形竹瓣,亦素蕙中 上品也。此种惟陈氏有,道初年断种。”书中既称“陈秀素”为“官种水仙”又称其为 “荷形竹瓣”,何也?盖“官种水仙”非指“官种水仙瓣”也,一字之差而区别甚大。 吾尝云:古人本无“水仙瓣”之瓣型。此即明证!否则岂有既属竹瓣又系水仙瓣之花乎 ?况区区四十余字而已,前后自相矛盾,霁楼先生何至于昏愦如此?

世人皆以为荷花、梅瓣之称颇形象,而又称“水仙瓣”一种却距水仙花之形貌相去甚远 ,所选之花,其瓣多不如水仙花花萼短阔,百般类比仍不得要领。盖古人之称“水仙” 也,非指其外瓣如何,乃指其花内、外轮相分离之“型”也!众所周知,荷、梅萼瓣相 邻而生,难以区分;而兰蕙却与水仙相仿,萼瓣分离而生,有明显之内、外轮区分,即 是内捧与外瓣。古人之莳兰前辈见兰蕙中或有外瓣类于荷者则称之“荷花”,或有外瓣 团圆近于梅花瓣者故称之“团瓣”或“梅瓣”,而超乎竹叶、鸡脚、线条之上又不及荷 、梅者亦可入品,称“超瓣”。此皆是论瓣,然兰蕙毕竟非荷、梅之类,其型两相异也 ,故借“水仙”之名以称其型,兼称“瓣”亦称“型”,合为“瓣型”,是以有“荷形 水仙”、“梅形水仙”、“超瓣水仙”之名,乃是借两花之形嵌合,以描述兰蕙品貌也 ;荷、梅者,达上品兰蕙外轮短阔之形也;水仙者,表上品兰蕙内轮紧抱之态也。此乃 古人极精妙之论也!

古人品兰,犹重内轮,选兰必先看“虫”、“素”。虫者,中宫之型也;素者,中宫之 色也。达二者之一者即可入品,故称“虫”者必是“水仙”。《兰言述略》谓水仙中有 白头者称“巧种”,无白头者称“官种”,皆为上品。可见“水仙”又未必非是带白头 者。例如郑同荷,所谓“荷瓣”,其实当称“荷花”,乃荷形水仙官种也。至于《第一 香笔记》称水仙必是起兜者,盖特指“巧种水仙”也!《蘭蕙同心録》载云:“水仙专 看捧心起兜,梅、荷以下鸡脚、线条俱有。另有官种水仙,捧短兜浅、微有白边者是也 。总以外三瓣论贵*,若瓣宽边蹻角,亦不足贵。”可见外三瓣为鸡脚、线条之巧种亦 可称“水仙”,不过品下矣。是故世间当有“竹瓣水仙”、“鸡脚水仙”,而必无“竹 叶水仙瓣”、“鸡脚水仙瓣”;是故“荷形竹瓣水仙”者如陈秀素、金岙素等,论瓣本 不入品,因其素方得以入,然断无称其“荷形竹叶水仙瓣”之理!此二者之别,吾辈当 慎细察之。

此外,古人又有五瓣分窠为上,分头合背为次,连肩合背为下之说,此当是多为巧种门 而言。有甚于连肩合背者乃巧种门之极也,如今日之“翠桃”;而五瓣分窠如“软蚕蛾 捧”者乃巧种门之始也。试推演官种门及巧种门之若干捧态,以阴阳、文武之道拟之, 官种为阴,巧种为阳,则“开天窗”者,内、外轮不分,已非水仙也,非阴非阳,故不 足取;而阴阳平衡谓之“元”,“元”若生阴则入官种,“元”若生阳则入巧种。至阴 至文者,“猫耳捧” 也,乃官种门之极,,其次若“剪刀捧”、“蒲扇捧”、“蚌壳捧 ”、“罄口捧”、“短圆捧”等等,均为官种门向“元”演化之诸态也,从无兜转入有 兜,皆以近似水仙花内轮合抱形态之程度衡量,无不由阴之极至阴之始。而阳之始,即 巧种之始者,乃“元”略增阳也;巧种门中之“软蚕蛾捧”、“观音捧”、“豆壳捧” 、“蟹钳捧”、“硬蚕蛾捧”、“拳头捧”等等,则由阳之始而至阳之极,从兜深而微 有白头至全白头,是故“拳头捧”乃至阳至武者也。另有舌形若干,皆为其配。吾尝列 水仙捧态自“官种之极”至“巧种之极”,可见古人之谓何者为上与何者为下,均系以 中庸之道论,若上品之花,无不在“官种之始”与“巧种之始”间也!盖此时中宫圆阔 、且外瓣最为端正,若求两极者,花瓣均飘飞蹻角,瓣虽宽亦不足贵。吾思最妙之花,更 当于官种与巧种间,将变未变之际,真可谓只可意会者也!如此之花,世间真有乎?《 蘭蕙同心録》称“盖字”为“非梅非水仙” 者,何也?以其为“元”也!称其非水仙者 ,指非巧种耳;称其非梅瓣者,以其瓣极团圆而又非巧种;视霁楼先生所留绣像,其捧 短圆,正处将变未变之际也,阴阳相生、文武兼备,是故此花不入常格却又称“千古名 瓣第一”。又云:“总以外三瓣论贵*”,官种水仙如西神者亦有此相,其外三瓣如梅 ,蒲扇捧却又微有白头,当为上品,此“官种梅形水仙”也,何得有“梅瓣”、“水仙 瓣”之争?

总之,今称“水仙”为“水仙瓣”、“水仙瓣”必须有兜有白头云云,岂不谬哉?!此 皆断章取义也。今人又有“梅瓣”、“水仙瓣”之捧皆系有兜之说,乃至复杂细微无从 区分;遂又谓“梅瓣”必是捧硬舌小不垂者,“水仙瓣”必是捧软舌大而垂者,怎知古 人正是以捧软舌大为上!大舌如刘海者正是下垂之舌态,却推为上品,而龙吞舌却居次 矣。是故今人只选许霁楼之谓“病梅”,却将上好之花尽皆列入所谓“水仙瓣”一类矣 ! 吾曾云: 无兜团瓣亦成梅, 官种巧种各有型。 型分有无兜, 瓣称荷团超。 水仙非是瓣, 区别捧如何。 然而如今之兰界,“荷瓣、梅瓣、水仙瓣”之“新瓣型说”其盛矣,近香者究查古籍, 欲还古人 “水仙”之原义,不免沦为异端邪说,亦有篡改传统瓣型学说之嫌!且不论欲 维护传统者为谁,兰海浩瀚,尚有人愿听此酸腐之言乎?也罢,当说与欲听之人听之, 欲骂之人骂之,欲哂笑之人哂笑之!听之、骂之、哂笑之,人人皆得所好,不亦乐乎? 

 附注: 此论系据集传统瓣型理论之大成者《兰蕙同心录》一书而发,或与其余兰谱古籍颇多抵 触,盖因江浙瓣型说于之二百余年历史间无不与时俱进、因地而异,“水仙”之概念亦 不同矣。 江浙瓣型之说始于清初安徽鲍绮云之《艺兰杂记》,此公认也。其文记云:“若花瓣短 而头圆者为梅瓣,略尖者为水仙瓣,较水仙略长而头阔者为荷瓣,上下皆阔者为超瓣,此俱 上品。”吾以此句意为“若花瓣短而头圆者为梅瓣, (花瓣短而)略尖者为水仙瓣。”即 此处“水仙瓣”乃真是近似于水仙花花瓣之瓣形!非得如此,荷瓣方可“较水仙略长” 。其时其地,不论中宫只以瓣论,且云梅荷水仙超瓣俱上品。 至嘉庆元年,苏州朱克柔之《第一香笔记》载云:“水仙,瓣须厚大,瓣洁净无筋,肩、 舌大而圆,捧心如蚕蛾、如豆荚,花脚细而高,钩刺全,封边清,白头重,乃为上品。荷花, 瓣厚而有兜,捧心圆,收根细,为真荷花瓣,否则虽花瓣甚阔,不可混名。真超瓣,瓣厚兜深 ,收根极细,形如超(勺)也。” 又云:“梅瓣如梅,团瓣不尖,荷花先论收根,瓣厚为贵,水 仙专看捧心白头为正”及“蕙花捧心短而有兜,不论外三瓣阔狭,即名水仙,小衣壳花瓣 尖,俱有倒勾,大瓣有封边,捧心白头,如观音兜,外瓣短阔如水仙者,为真水仙。”且品第 高下时,列水仙于荷瓣梅瓣之前,可见其时其地“水仙”乃是具极短阔外瓣之巧种也! 而荷瓣、梅瓣皆为官种。故所谓“真水仙”者,乃近于后世之“梅瓣”者也,其时其地 之“梅瓣”者,乃官种团瓣耳!后至苏州本地袁世俊又出《兰言述略》,已八十年矣, 载云:“梅瓣与水仙看捧心白头者为准,名巧种,无白头者非也;分窠非夹背;软如观音兜 深者佳;浅者次之;鸡豆壳片也然,大瓣不跷而头圆者为梅;尖者为仙;五瓣贵无筋而洁净, 形俏,肩平,舌大垂下而圆,大瓣边须紧,如兜至其脚,梅宜圆,仙宜收根,方为上品。”可见 此时其地已明确有官种、巧种之说,且梅瓣已为巧种。又云:“荷花,瓣厚而有尖,脚短 收根,捧心短剪刀为次,如蚌壳者为佳,此为真荷花。团瓣,圆头、阔而短,不收根;超瓣 ,形如调羹式” 可见荷花、团瓣者当为官种,且其外瓣形式分别对应巧种之水仙、梅瓣 ,即荷花及水仙之瓣均“有尖”、“收根”;团瓣及梅瓣之瓣均“头圆”、“不收根” ,是以荷花与水仙、团瓣与梅瓣皆不过是官种巧种之别也,若只论瓣,则两两类同!此 与朱氏之论又有区别。 又十一年,嘉兴许霁楼出《蘭蕙同心録》,则论花云:“花以荷形水仙为最,梅形水仙 次之,官种水仙又次之。”论瓣云:“以荷花为极品,以团瓣为上品,以超瓣为下品, 此外竹柳等瓣俱不入品,如鸡脚、线条,不过取香而已。”吾思以此论为国兰瓣型学说 之最高峰当不为过。所谓“荷形水仙”者,大抵袁世俊之“水仙”也;“梅形水仙”者 ,大抵袁世俊之“梅瓣”也;“官种水仙”者,大抵囊括袁世俊之“荷花”、“团瓣” 、“超瓣”也。可见自鲍绮云、朱克柔、袁世俊乃至许霁楼,国兰瓣型理论虽一脉相承 ,却非一成不变!吾何故云“其时其地”者?盖因时势不同、地域不同,孰可知所述同 名物事必皆相同焉?许霁楼“某某水仙”之称既称瓣形又表捧型,兼达内外,此诚科学 之分类也!而其余兰谱之称“某瓣”者,指其外三瓣也,何得以代全花之貌?瓣型者, 兰蕙之瓣与兰蕙之型也!故窃以为“瓣型理论”至此方成,而前人之说均能未尽善也。 许霁楼之“水仙”概念,当与袁、朱、鲍诸前人均各有不同,而今日“新瓣型说”中之 “水仙瓣”虽其名亦有所本,却又复与上述古人之原义均不同也!吾辈读前人之书,当 取其精辟、知其不当,于各家众说纷纭中识传统文化之脉络,归而纳之,则可不惑矣。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