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植物褐斑病的危害症状防治方法, 植物褐斑病与炭疽病区别

发布于2024-03-19 来源:农讯网: > 种植技术 作者:
导读: 褐斑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可以侵染所有草坪草,其中尤以冷季型草坪禾草受害最重,造成草坪植株死亡,使草坪形成大面积秃斑,极大地破坏草坪景观

褐斑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可以侵染所有草坪草,其中尤以冷季型草坪禾草受害最重,造成草坪植株死亡,使草坪形成大面积秃斑,极大地破坏草坪景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防治褐斑病用什么药吧!

草坪褐斑病

【症状】草坪上开始发病时,常出现大小不等的近圆形枯草斑。条件适合时,病害发展很快,枯草斑直径可从几厘米扩展到一二米。由于病斑中心的病株可以恢复,结果使枯草斑多呈“蛙眼”状,即中央绿色,边缘为枯黄色环带。

【防治】在高温高湿天气来临之前或其间要少施或不施氮肥,保持一定量的磷、钾肥,避免串灌和漫灌,特别要避免傍晚灌水。在草坪出现枯斑时,应在早晨尽早去掉吐水(或露水),有助于减轻病情。夏季剪草不要过低(一般在5~6厘米),过密草坪要适当打孔、梳草,枯草和修剪后的残草要及时清除,应种植抗(耐)病品种,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化学防治。

一品红褐斑病

【症状】为害叶片,初为黄褐色小斑点,有时1片叶上有数十个病斑点。小斑点逐渐扩大为直径1~2厘米病斑,内部淡褐色而周边略呈角型浓淡有差别的同心轮纹病斑。病重时病斑直径可达2~3厘米。病健交接暗灰色部分发生灰白色绵毛状霉。

【防治】彻底清除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搞好温室内温湿度管理,注意放风排湿,改善通风透气性能。

郁金香褐斑病

【症状】受侵染的叶芽发育不良,呈畸型卷曲状,嫩芽受害后长起来的叶即变卷曲。如环境潮湿,病组织上会产生大量灰霉状分生孢子,殃及邻近健株而使叶片感病,因此鳞茎的生长受到极大影响。花受害后,开始出现白色或浅黄褐色病斑,随即迅速扩大而枯落,或变为褐色而干枯。花梗上也会出现环带状,上面有时发生分生孢子层。

【防治】栽种前去除病鳞茎,并实行轮栽。一旦发现有呈该病症状的芽或花苞,立即除去,以控制病害发展。栽种前将鳞茎放2%福尔马林液中浸泡30分种,晾干栽种,以减少残留病菌。生长期可喷洒50%扑海因1000倍液或50%速克灵2000倍液或50%多霉灵1000倍液。

桂花褐斑病

【症状】在4~10月均有发生,以多雨季节和年份发病严重,并以7~8月病害蔓延最快。老叶发病娇嫩叶为重,生长衰弱和当年移栽的植株容易发病。桂花不同品种对褐斑病的抗菌力互有差别,丹桂类抗病力强于金桂和银桂类品种。

【防治】苗木出圃时,清除病叶,喷洒高锰酸钾1000倍液消毒。选择无病株做繁殖母株。加强栽培管理,结合树冠整形,剪除弱病枝,调整枝叶疏密度,增强树势。生长季节发病初期整株树体喷药保护,如70%可杀得300~500倍液,阿米西达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600倍液。

凤仙花褐斑病

【症状】凤仙花褐斑病又称凤仙花叶斑病,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面病斑初为浅黄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以后中央变成淡褐色,边缘褐色,具有不明显的轮纹。严重感病的叶片上,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变褐枯黄,直至植株死亡。

【防治】凤仙花喜肥沃的砂质壤土,不耐涝。因此,种植以砂质壤土为宜,以利排水,盆栽凤仙花,雨后应及时倒盆。秋末应将病叶、病株集中销毁,减少来年传染源。发病初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防治。

牵牛花褐斑病

【症状】叶上病斑散生于叶脉间及叶缘,近圆形至多角形,直径2~6毫米,褐色,或中央暗灰色,边缘深褐色,病斑表面生淡黑色霉层,严重时病斑布满全叶,叶片早枯。

【防治】适当密植,避免浇水过量,喷施植宝素7500倍液,促使植株早生快发。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多.悬乳剂600们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翠菊褐斑病

【症状】翠菊褐斑病是翠菊的一种常见叶部病害,严重时,叶片枯黄,导致全株枯萎。初期在叶片在出现近圆形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病斑,后变成黑色或黑褐色。后期病斑中心转浅灰色,再现细小黑点。叶上病斑较多时,全叶变黄干枯。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顺次向上枯死。

【防治】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段种植。种植密度要适当。选择抗病品种。发现病叶立即摘除。秋末,收集病落叶和病残体集中毁。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1%波尔多液,或755百菌清500倍液防治。每隔7~10天喷施1次。

景观植物樱花褐斑穿孔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病原】樱花褐斑穿孔病病菌在病叶或梢部越冬,翌年产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从气孔侵入。每年6月始发,8-9月病重。大风雨多的年份病重,夏季干旱、树势弱易发病。细菌性穿孔病在枝条溃疡内及病芽内越冬,翌年气温回升,细菌借助风雨、昆虫传播,从气孔或皮孔侵入,每年4月下旬开始,6-7月病重。

【症状】危害樱花叶片,使之干枯脱落,形成穿孔。除樱花外,该病还侵染樱桃、梅、桃、李、杏等核果类观赏植物。 穿孔病有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穿孔之分。真菌引起的穿孔如樱花褐斑穿孔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新梢,多从树冠下部开始,渐向上扩展。发病初期叶正面散生针尖状的紫褐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直径3-5毫米的病斑,褐斑边缘紫褐色,后期病斑上出现灰褐色霉点。斑缘产生分离层,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而细菌引起的穿孔病则病斑开始呈水渍状圆形病斑,周围有淡黄色晕圈,病部无霉点,而潮湿时病斑上溢出污黄分泌物,干燥时病斑脱落形成穿孔。

【防治方法】

①秋季收集感病枝叶并烧毁,减少侵染来源。

②加强管理措施,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及时防旱防积水,以增强树势,提高抗性。

③展叶前后(尤其对幼苗)喷洒65%代森锌500倍液或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1:1:100-200倍波美3-5度石硫合剂等。

④对细菌性穿孔病可在展叶后喷硫酸锌石灰液(硫酸锌500克、消石灰2000克、水120千克)。

夹竹桃褐斑病的症状及防治

夹竹桃属夹竹桃科木本植物,以叶、花入药,有毒,具强心利尿、祛痰杀虫之功效,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褐斑病是夹竹桃上重要病害,各地普遍发生,危害严重。

症状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尖或叶缘出现紫红色小点,扩展后形成圆形、半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病斑。病斑上具轮纹。后期中央退为白色,边缘红褐色较宽。湿度大时病斑两面均可长出灰褐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Cercospora neriella Sacc.称欧夹竹桃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座深褐色,大小25-125μm。分生孢子梗色浅,粗细不匀,聚集成束状,具隔膜0-3个,不分枝,顶端生有小型孢子痕,大小5-35×3-5(μm)。分生孢子圆筒形,具1-5个隔膜,大小15-50×3-5(μm)。此外,C.nerii-indici Yaman称夹竹桃尾孢,也是该病病原。

发病特点褐斑病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上或随落叶留在土表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到夹竹桃上,萌发的孢子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引起发病。3-7月发生,苗木生长过密或细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合理密植,不宜栽植过密;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壮苗;清除病叶集中烧毁,减少菌源。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


植物褐斑病与炭疽病区别

枯叶病是植物发黄,由青变黄,外部感染而产生的。炭疽病是从内部往外的,看起来就像腐烂了一般。它由炭疽杆菌引起食草动物的急性传染病。褐斑病主要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可以使用新高脂膜和护树将军进行防治。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