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田里的物种不是越多越好!有机未必完全友善,生态农田指标如何制订?

2018-01-15 11:06 来源:Nongxun.net 作者:Nongxun

当重视生产的“农业”遇上重视环境的“生态”,究竟什么样的田区才称得上“生态农田”?在农委会花莲区农业改良场所主办的“2017国际水田地景多样性经营工作坊”对谈中,来自菲律宾、本身在国际稻米研究机构服务的专家Buyung Hadi以及花莲区农业改良场不约而同从“指标性生物”下手,纷纷指出,“长脚蜘蛛”、“橙瓢虫”在水稻田环境扮演关键环境判定角色。

生态顾问:田间设计、管理作法都是生态系统重要指标

虽全场交流大多聚焦田间生物相、物种多样性与田区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服务一个重要指标,”但Hadi越是研究,越是觉得应该从不同层面来横量,“而不是单以物种多样性来思考。”农田管理做法也会影响最终计算结果,包括水径流、野生动物数量、土壤填补流失、有害药物使用等等,都需综合考量。

长期投入浅山地区生物调查的观察家生态顾问黄于玻也指出“田区设计规划”、“操作手法”之重要。黄表示,站在保育的角度来看,水田与生物长久下来已经建立很好的互动关系,“农田可以不只是生产,也能成为很多野生动物的庇护所。”

上述两种论述立基点不尽相同,农委会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栖地生态组组长林瑞兴就指出,现两种讨论,一种站在农业友善生产,另一种则是从特生保育面向来看,“如果在讨论农业友善生产,只要符合最低标准,增加正服务、减低负服务即可。”而若要保护特殊地景、物种,则需要更多特生保育做法。

有机未必完全对生态友善,制订指标为何那么难?

何谓农业友善生产“最低标准”?在现农委会使出洪荒之力,力推“友善耕作”、“绿色对地补贴”的政策目标下,却找不到“非有机认证的友善农业指标”,因此现也只能以有机认证指标来作为主要标准。

对此,黄于坡指出“有机未必对生态友善。”以苦茶粕为例,虽非化学农药,但却是很强的生物碱,“有的有机田区使用苦茶粕后,生物相甚至比惯行田区还糟糕。”故黄认为,田间操作方式也应有原则供友善农民依循。

农粮署东区分署副署长陈吉村坦言,虽然友善耕作构想不单仅是生态指标、生物指标,也应纳入水涵养、地景地貌维护等指标,“但目前还拿不出来。”而仅能以有机作为参考指标,“只要不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经过一定单位验证,就能是友善。”

农粮署:有指标,进入门槛就高

但友善农业指标真的如此难订吗?黄于坡认为倒也不难,“只要渠道不要水泥化、绿篱田埂自然化、水路让生物可通行、设计原生防风林、有绿带效果……”黄指出,这些好判断的原则都与环境息息相关,“但却都没有放入友善农业指标。”

对此,陈吉村仍保守回应,“有指标,进入门槛就高。”若将上述建议通通纳入,只怕让政策更难推行,让有心投入友善的农民却步,“现在是应该先把这些人聚集起来练功,”而非设门槛将他们排除。

可设计不同指标,作为“绿色对地补贴”具体导引

林瑞兴持平而论指出,政策的推动应该要有科学证据作为背景,而现友善耕作又有国家补贴政策配合,其指标也就应该考虑一般性,除了有指标意义之外,设计上也应该让检验验证非常容易,“否则政府根本无力负担。”未来也可透过政策工具转换,将不同做法的补贴慢慢叠加,作为政策引导。

“友善农业是地区性的,标准本就可松可严.如果有大家都有共识的原则,当然会慢慢加入。”陈吉村表示,指标原本就不只是生物指标,环境、水源涵养、地景维护都算,“但很难量化。”在之后将连续三年举办国际水田地景多样性经营工作坊对话的情况下,未来绿色对地补贴样貌能否借此更加明确刻画?仍有待讨论。

蜘蛛越多,田越健康!不论有机惯行,田埂水泥化都让物种数量下降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