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兰花冠腐病

2018-05-03 03:27 来源:Nongxun.net 作者:Nongxun

1.危害:冠腐病又称作黑腐病,该病在国内尚未见系统的报道,但在新加坡、泰国及美国等地却经常发生,并成为具有毁灭性的兰花病害,在国内,最近在深圳的墨兰上发现。兰花的所有属实际上都可感冠腐病,而以卡特兰、石斛兰、树兰、蝴蝶兰及万带兰较易感病,以Arachnis、 Renanthera和 Arantheras较抗病。 2.症状:兰花冠腐病最初的症状一般是在靠近新芽的幼叶基部呈深褐的异色,在病害严重时,病叶会很容易下垂而向外伸出,并在受侵染的基部呈现出深紫褐色,侵染迅速扩展,引起叶变黑变腐,这些受病的叶很容易拔出。石斛兰幼株的叶病部通常形状规则,橄榄绿至带深绿的褐色,边缘水渍状也会出现水疱状,受侵染的叶最后脱落。在干燥的环境中,病叶凹陷且颜色常深,从褐色到黑色,在较老植株的幼叶上也会出现相似的症状。万带兰叶病都在潮湿时是水渍状的,棕色到棕褐色并随时间的增长而变黄。侵染可向下部迅速扩展至茎、假球茎及根部。假球茎和茎容易通过叶和极的侵染而变腐烂,偶尔也会出现直接腐烂。在许多品种中,较者假球茎或茎的腐烂通常呈棕色到黑色,且进展的病部不规则,相反,嫩而多汁的茎和假球茎有软腐及黑色坏死,如细菌引起的病状。在国内墨兰的“企黑”品种中,通常危害幼芽,症状首先在分案的幼芽叶片的顶端出现,呈黑褐色,然后逐渐向下扩展,严重时,萌蘖幼芽的每个叶片均受侵染。 3.病原:兰花冠腐病的病原鉴定为棕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异名有:P.faberi, P.theobromae, Pomnivorum var. arecae, P. arecae, P. fici,P. carica,P.carica和P.meadii。孢子囊顶端有显著乳头状突起,倒洋梨形,有小柄,40~60X25~35Pm,厚垣泡于直径32~42Um,藏卵器容雄生,卵孢子直径22~24um。孢子囊和厚垣孢子在普通培养基上产生快(两星期内)而多,藏卵器少见并常不产生,菌丝生长适温为25~27.5度。 4.发病特点:兰花冠腐病可侵染所有年龄阶段的植株。其病原菌在病组织中产生大量孢子,孢子起初通过泼溅水或受污染的盆栽基质传播,厚垣孢子在受侵染的寄主组织上产生并在其中越冬,成为来年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源。该病害在雨季期间或持续长时间的湿润天气是最常见的。 5.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措施,因为兰花冠腐病在国内至今尚未普遍发生,而在国外的一些地方却很流行,所以对进口的兰花,特别是易感该病的种应该加强检疫,直将该病列入检疫对象。 (2)兰花冠腐病的病原菌的寄生范围广泛,除兰花外,在香木瓜、可可树、常春藤、棕榈科植物以及其它观赏植物上都很常见,故这样必将带来有关这些病菌的交叉致病的严重问题,即寄生在其它奇主上的病原菌也可成为兰花冠腐病的侵染源。所以在防治上应该清除掉该病原菌的其它寄主(如杂草等),以免病菌的寄生,兰花应与其它该病菌可寄生的观赏植物应该分开种植。 (3)人工防治:经常清除病叶落叶,以减少该病的初侵染源。如果浸染发生在幼叶基部,并且不在生长新叶的下部深处,则这些病叶应该切除,切口应尽可能低以致可以去除病组织,但如果项芽也受侵染,则受侵染的叶必须拔去,在植株上仅留下健康的叶子。淋水时尽量不使水泼溅,宜在盆边浇水而不宜当头喷灌,在露地也必须遮蔽以免直接雨淋。 (4)生物防治:可把一些Difolatan加几滴水一起灌进叶间基部覆盖伤口,这样可防止进一步的侵染。在侵染较重的情况下,可在距离受侵染的叶5~8cm处切去顶端未受侵染的部分,然后大量喷洒Difolatan,并重新种植在距离健康植株远一点的地方,每隔一个星期重复使用Difolatan喷洒,可提高其存活的机会,如果发病已十分严重,可将植株在1:200O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或邻苯基苯酚钠溶液中浸泡,将植株、盆钵及其它用具都在上述溶液中浸泡60分钟,如果腐烂继续发展,可在3~7天内重复浸泡。(刘仲健)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