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先秦涉兰记述文献

发布于2024-04-19 来源:农讯网: > 兰花 作者:
导读: 这里公布的是笔者考证古兰是什么植物时收集到的先秦文献,录在这里供研究者参考。这个收集也是艰苦的,有时候一个月还翻不完一本书。然而,没有第一手资料,仅凭现在抄来抄去的那几则文献就断言古兰是什么,那是不负...
这里公布的是笔者考证古兰是什么植物时收集到的先秦文献,录在这里供研究者参考。这个收集也是艰苦的,有时候一个月还翻不完一本书。然而,没有第一手资料,仅凭现在抄来抄去的那几则文献就断言古兰是什么,那是不负责任的态度。说话要讲证据,判案也要讲证据,不是靠谁的口大,左一个朱熹言,右一个时珍曰,却不去实际看看先秦人怎么说的,那就难免一叶障目。

1、《管子轻重甲》1见:

“管子对曰:‘昔尧之五吏,五官无所食,君请立五厉之祭,祭尧之五吏,春献兰,秋敛落原。鱼以为脯,鲵以为淆;若此,则泽鱼之正,伯倍异日,则无屋粟邦布之籍,此之谓设之以祈祥,推之以礼义也,然则自足,何求于民也?’”

2、《周易》1见:

《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礼记内则》1见:

“凡妇,不命适私室,不敢退。妇将有事,大小必请于舅姑。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妇或赐之饮食、衣服、布帛、佩帨、茝兰,则受而献诸舅姑,舅姑受之则喜,如新受赐,若反赐之则辞,不得命,如更受赐,藏以待乏。”

4、《列子》3见:

①《汤问》:“沐浴神瀵,香如椒兰,香气经旬乃歇。”(神瀵,传说中的水名,其水香过兰椒,味过醪醴。)

②《杨朱》:“管夷吾曰: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抽,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笔。夫耳之所欲闻者音声,而不得听,谓之阏聪(堵塞了耳朵);鼻之所欲向干椒兰,而不得嗅,谓之阏颤(阏颤:堵塞了鼻孔)。口之所欲道者是非,而不得言,谓之阏智;……”

③《杨朱》:“肌肉粗厚,筋节腃急,一朝处以柔毛绨幕,荐以粱肉兰橘,心?体烦,内热生病矣。”

5、《孔子家语》4见:

①《在厄》:“夫遇与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郭店楚简·穷达以时》残简就有“动非为达也,故穷而不□□□为名也,故莫之知而不吝。□□□□□□,□□□□嗅而不芳”的记载,根据文意和所残缺字数和位置,北京大学李零教授认为这段文字与《荀子·宥座》和《韩诗外传》卷七的文句相似,“不吝”后所残缺10字,疑作“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李零教授的考证已经为学术界公认为是。出土文献《穷达以时》可以佐证《孔子家语》关于“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之字句有先秦儒家者言做根据。另,梁涛教授出版的《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所补的10个字是“芷兰生于林中,不为人莫”,连起来读作“芷兰生于林中,不为人莫嗅而不芳”,这也是《孔子家语》载“芝兰生于森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并非汉代人伪言的又一有力佐证。)

②《六本》:“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③《六本》:“今夫兰本三年,湛之以鹿醢,既成啖之,则易之匹马,非兰之本性也,所以湛者美矣。”

6、《荀子》5见:

①《宥坐》:“孔子南适楚,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孔子曰:‘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多矣,何独丘也哉?’且夫芷兰生于森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

②《王制》:“民之亲我,欢若父母;好我,芳若芝兰。”

③《议兵》:“且夫暴国之君,将谁与至哉?彼其所与至者,必其民也,而其民之亲我欢若父母,其好我芬若椒兰,彼反顾其上,则若灼黥,若雠仇。”

④《礼论》:“故礼者养也,刍豢稻梁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钟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第几筵所以养体也。”

⑤《大略》:“兰茞槁本,渐于蜜醴,一佩易之。正君渐于香酒,可谗而得也。君子之所渐,不可不慎也。”

7、《王度记》1见:

“天子以鬯(chàng),诸侯以熏,大夫以兰芝,士以萧,庶人以艾。”(据刘向考证,《王度记》“似齐宣王时淳于髡等所说也”,但是已经亡佚。此处文字引自汉代郑玄注,唐代贾公彦疏的《周礼注疏》。另《白虎通德论·考黜》也有此记载,个别文字不同)

8、《文子·上德》3见:

①“清之为明,杯水可见眸子,浊之为害,河水不见太山,兰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浮江海不为莫乘而沉,君子行道不为莫知而愠,性之有也。”

②“倾易覆也,倚易翻也,几易助也,湿易雨也,兰芷以芳,不得见霜,蟾蜍涂兵,寿在五月之望,精泄者中易残,华非时者不可食。”

③“日月欲明,浊云盖之,河水欲清,沙土秽之,丛兰欲修,秋风败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蒙尘而欲无眯,不可得洁。”

9、《大戴礼记·曾子疾病》1见:

曾子曰:“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贷乎如入鲍鱼之次,则与之化矣;是故,君子慎其所去就。”

10、《左传》6见:

《宣公三年》:“冬,郑穆公卒,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徵兰乎,公曰,诺,生穆公,……穆公有疾,曰,兰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刈兰而卒。”

11、《春秋谷梁传·昭公八年》1见:

“因搜狩以习用武事,礼之大者也。艾兰以为防,置旃以为辕门,以葛覆质以为槷,流旁握,御轚者不得入。”

12、《晏子·曾子将行晏子送之而赠以善言》2见:

“今夫兰本,三年而成,湛之苦酒,则君子不近,庶人不佩;湛之縻醢,而贾匹马矣。非兰本美也,所湛然也。愿子之必求所湛。婴闻之,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择居所以求士,求士所以辟患也。婴闻汩常移质,习俗移性,不可不慎也。”

13、《山海经中山经》1见:

“又东二十里,曰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赤若丹火,善詈。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叶,其实如兰,服之不字。有草焉,员叶而无茎,赤华而不实,名曰无条,服之不瘿。”

14、《韩非子内储说下》1见:

“燕人李季好远出,其妻私有通于士,季突至,士在内中,妻患之,其室妇曰:‘令公子裸而解发直出门,吾属佯不见也。’于是公子从其计,疾走出门,季曰:‘是何人也?’家室皆曰:‘无有。’季曰:‘吾见鬼乎?’妇人曰:‘然。’‘为之奈何?’曰:‘取五姓之矢浴之。’季曰:‘诺。’乃浴以矢。一曰浴以兰汤。”

15、屈原诗赋18见:

《离骚》共8见:“纫秋兰以为佩”“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步余马于兰皋”“兰芷变而不芳,荃蕙化而为茅”“结幽兰而延伫”“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东皇太一》1见:“蕙肴蒸兮兰藉”;

《云中君》1见:“浴兰汤兮沐芳”;

《湘君》1见:“荪桡兮兰旌”;

《湘夫人》1见:“沅有芷兮澧有兰”;

《礼魂》1见:“春兰兮秋菊”;

《悲回风》1见:“兰芷幽而独芳”;

《少司命》2见:“秋兰兮蘼芜”“秋兰兮青青”;

《少司命》1见:“绿叶兮素华(一作素枝),芳菲菲兮袭予。”

《大招》1见:“芷兰桂树,郁(一说香也,一说茂盛)弥路兮”。

另“桂棹兮兰枻”(《湘君》)“桂栋兮兰橑”(《湘夫人》)之“兰”,应该是“木兰”之省称,不在“草兰”之列。

    16、“蕙”为屈原所造之字,其诗言蕙者,共13见:

《离骚》7见:“岂维纫夫蕙茞”“矫菌桂以纫蕙兮”“又树蕙之百亩”“矫菌桂以纫蕙兮”“既替余以蕙纕兮”“揽茹蕙以掩涕兮”“荃蕙化而为茅”;

《九歌》4见:“蕙肴蒸兮兰藉”“薜荔柏兮蕙绸”“擗蕙櫋兮既张”“荷衣兮蕙带”;

《九章》2见:“梼木兰以矫蕙兮”“悲回风之摇蕙兮”;

17、宋玉的诗文“兰”共10见:

《招魂》共6见:“光风转蕙,汜崇兰兮。”“兰膏明烛,华容备兮”“兰膏明烛,华镫错兮”“兰薄户树,琼木篱些”、“结撰至思,兰芳假兮。”“皋兰披径”。(《招魂》是屈原还是宋玉的作品有争论,但可以肯定都是楚国晚期作品。笔者把它列入宋玉作品统计。)

《神女赋》2见:“沐兰泽,含若芳。……  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  

《高唐赋》1见:“秋兰茞蕙,江离载菁。”

《讽赋》1见:“女欲置臣,堂上太高,堂下太卑,乃更于兰房之室,止臣其中。中有鸣琴焉,臣援而鼓之,为《幽兰》、《白雪》之曲。”

18、“蕙”共4见:

《招魂》共1见:“光风转蕙,汜崇兰兮”;

《九辩》1见:“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

《风赋》1见:“夫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此谓庶人之雌风也。”

《高唐赋》1见:秋兰茞蕙,江离载菁。

19、《黄帝内经奇病论》1见: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20、马王堆出土文献《相马经·大光破章》1见:“有月出其上,半矣而末明。上有君台,下有逢(芬)芳。旁又(有)积緛,急其帷刚。兰筋既鹜,狄筋冥爽;攸攸时动,半盖其明。周草既匿,莫见于旁;时风出本,行马以襄。”

   21、《山海经》蕙字4见:

①《西山经》:“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山番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嚣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其上多桃枝钩端,兽多犀兕熊罴,鸟多白翰赤鷩。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食之使人无子。”

②《西山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多棕木丹;下多菅蕙。”

③《西山经》:“中皇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蕙棠。”

④《中次五山》载:“升山,其木多糓、柞、棘,其草多茱萸、蕙、多寇脱。”

22、《郑诗》1见:

“溱与洧,方灌灌兮;士与女,方秉菅(“蕑”或“葌”)兮。恂盱且乐,惟士与女,伊其相谑。”

23、孔子《猗兰操》1见。

《猗兰操》是不是孔子所作,都不影响该曲为先秦音乐的历史地位。因为有汉初杨雄的《先知卷》“琴操《猗兰》雨、野、所、处、者、老六字为韵,亦以‘老’入第五部”的文献佐证。但是《猗兰操》附记的孔子言“兰当为王者香”因缺乏先秦文献佐证,所以孔子言兰的内容论述时不列入先秦内容讨论,但“猗兰操”之“猗兰”,因为有宋玉有“为《幽兰》、《白雪》之曲”的记述,所以“猗兰”一词要列入先秦人言兰之分析。

24、《夏小正》1见:“五日翕,望乃伏。启灌蓝蓼。鸠为鹰。唐蜩鸣。初昏大火中。煮梅。蓄兰。菽糜。”

整理说明:

《左传宣公三年》植物兰出现6次,但因为是同一语段且均是同一内容,所以只算1见。

《晏子·曾子将行晏子送之而赠以善言》植物兰出现两次,但均在同一语段,也只算1见。

《孔子家语》《大戴礼记》所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因为有先秦文献相应记述参考,所以二书虽然是汉代整理的文献,笔者仍然把这些文献反映的内容归入先秦分析。

《山海经》只统计已经早期版本使用为“蘭”者一处,按“蘭”字出现的时间,此例虽然出现在《山海经》中,但因该计算在汉代,所以实际统计先秦文献时,不计算此例。其余写着“蕑”或“葌”由于难于甄别所记是不是兰这种植物,故《山海经》中可能是记述兰的文字“蕑”或“葌”也不列入先秦文献研究之内。

    《黄帝内经》具体成书时间很难确定,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出自战国至秦汉之间多人之手,也可能是汉代某一医家假托神农之名整理而传世,所以笔者统计时,《黄帝内经》的例子列入先秦文献考虑。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