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农作物常见害虫抗药性上升如何应对?为什么会产生抗药性?

发布于2024-05-09 来源:农讯网: > 综合资讯 作者:未知
导读: 药性又称耐药性,是指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那农作物常见害虫抗药性上升如何应对?为什么会产生抗药性? 农作物常见害虫抗药性上升如何应对? 1、水稻

药性又称耐药性,是指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那农作物常见害虫抗药性上升如何应对?为什么会产生抗药性?

农作物常见害虫抗药性上升如何应对?

1、水稻褐飞虱、二化螟抗药性令人堪忧

经科研人员在水稻主产区设置监测点对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噻嗪酮药剂敏感性调查数据显示都已产生高水平抗性,与往年相比褐飞虱对噻嗪酮抗性倍数大幅提升,抗性倍数都在100倍以上;对吡蚜酮的敏感性调查显示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二化螟对杀虫剂抗性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对三唑磷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

防治对策建议:褐飞虱防治过程中避免连续、单一用药,迁出区和迁入区间,同一地区的上下代之间,应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建议各稻区暂时停止使用吡虫啉、噻嗪酮防治褐飞虱;严格限制吡蚜酮防治褐飞虱的使用次数,每季水稻最好使用1次;交替轮换使用烯啶虫胺、呋虫胺、氟啶虫胺腈等新型药剂,以延缓褐飞虱抗药性的发展。在二化螟防控中,在产生抗性地区注意限制双酰胺类、沙蚕毒素类、阿维菌素等药剂的使用次数,避免多个世代连续接触同一作用机理药剂,遏制其抗药性上升势头。

2、小菜蛾、甜菜夜蛾抗药性快速上升

科研人员在蔬菜产区监测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溴虫腈、茚虫威、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监测甜菜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的抗药性,监测烟粉虱对螺虫乙酯、溴氰虫酰胺的抗药性数据调查结果表明:南方蔬菜产区相比北方蔬菜产区害虫对田间常用药剂抗性快速上升,呈现南重北轻的特点;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都已产生高水平抗性,对氯虫苯甲酰胺、溴虫腈、茚虫威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甜菜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产生中等水平以上抗性,抗性倍数都在15倍以上;烟粉虱种群对新型药剂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抗性水平已发展到中等水平,抗性倍数都在30倍以上。

防治对策建议:一是应及时调整用药策略,实行不同作用机理药剂交替轮换使用,每季蔬菜每类农药使用次数不超过1次,以延缓其抗药性发展速度。二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使用农药,避免过度用药、随意增加使用次数和使用浓度。三是鉴于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产生高水平抗性,建议暂停使用,可以轮换使用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印楝素等其他不同作用机理药剂。

农作物常见害虫为什么会产生抗药性?

1、长期连续使用某一种农药防治某种害虫或病害,会发生药效降低的现象,为了达到原来的防治效果,施药浓度必须达到原来所需浓度的许多倍,这种现象,称为病虫害的抗药性。目前,害虫的抗药性现象比较普遍。

2、一种害虫或病原菌对某种农药产生抗药性后,对未曾使用过的另一种农药也具有抗药性,这种现象称为交互抗性。一般来说,同类农药易产生交互抗性,而不同类型的农药,由于对害虫或病原菌的毒杀原理不同,不易产生交互抗性。

3、抗药性的产生,主要是因在同一地区,多年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防治该种病虫害而造成的。因为在一种害虫的种群中,个体间存在耐药力的差异,施用农药后,抵抗力弱的大部分个体被杀死,而少数抵抗力强的个体存留下来,继续繁殖后代。如此连续多次进行“选择”,经过一个适应和变异阶段,最后形成抗药性的种群。

4、害虫是否真正形成抗药性种群,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鉴定。因为造成防治效果不好的原因很多,如药剂质量、施药技术等方面问题,也可以使防治效果降低,不能凡是防治效果不好,一律说成生产了抗药性。

5、在杀菌剂的使用中,也存在着病菌的抗药性问题,不少杀菌剂用来防治植物病害,其防治效果越来越低,病菌的抗药性形成与害虫相似,防治对策也相同。

目前,一些地区对抗药性害虫、病菌采取加大施药浓度、增加用药量、增加施药次数的办法来解决,不仅浪费农药,增加成本,容易发生药害、农药中毒事故和加重环境的污染,而且抗药性也会更加严重,应该引起注意。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