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将要进入抽穗扬花期的小麦,最关键的任务就是防治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不但影响产量还引起小麦粒腐败变质。赤霉病病菌分泌的毒素还能使人畜中毒,一般年份小麦可减产1-2成,大流行年份小麦减产5-6成,甚至绝收。
小麦赤霉病
赤霉病主要危害小麦的穗部,苗期小麦侵染引起苗腐,中后期侵染引起小麦杆腐和穗腐,其中穗腐的危害最大。一般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赤霉病侵染初期在小穗和颖片上出现水渍状褐斑,后整个小穗都染病,病小穗随即枯黄,发病后期在小麦穗基部出现粉红色的胶质霉层。
小麦赤霉病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的。赤霉病菌在小麦或玉米秸秆等作物的残体上以菌丝体状态越夏、越冬,第二年春季形成子囊孢子,利用气流传播至小麦穗部,从小麦凋萎的花药部分侵入小穗,病菌侵入的难易在小麦不同的生育期有很大差异,扬花期最易感病,抽穗期次之。在有大量赤霉病病菌菌源存在的条件下,抽穗扬花期间的小麦若遇3天以上的连续阴雨,气温保持在15℃以上的天气,赤霉病将大流行。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关键是抓好抽穗杨花期的喷药预防。一是掌握好防治赤霉病的时期,若抽穗期遇到连续阴雨天,喷药预防时间宁早勿晚,在每亩田有10%的小麦处于抽穗至扬花初期时第一次喷药,间隔5-7天,第二次用药。二是选用合适的防治药剂。每亩用100克浓度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75克加水50千克的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克加水30千克的稀唑醇 (禾果利)溶液对小麦进行喷雾 。三是用药方法掌握好,喷药过程中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遇喷药后下雨,则需雨后补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