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自母茎形成,经春季3个多月的采收,消耗了大量养分,这时母茎枝叶的同化作用强度已经很低,而芦笋的呼吸作用却因高温显得十分旺盛。要停止采收,加强管理,重点是水肥管理,使植株得到休养,迅速恢复生长,为芦笋的秋季高产奠定基础。
芦笋管理
1、清园。芦笋停采后,及时中耕除草,芦笋园及周围撒施150-200公斤石灰粉消毒。此时芦笋长出的嫩茎要全部留养起来,任其生长,形成枝叶。等新母茎形成,春季留的母茎根据其衰老程度逐步割除,搬离田间烧毁。
2 、肥水管理。南方沿海地区芦笋的夏季停采期仅约40天,约在“白露”前后就进行芦笋的秋季采收,为此,春采结束后,为使芦笋迅速恢复生长,应立即开沟,施用复壮肥,由于时期短,除按过冬要求施足有机肥外,还要增施速效肥,促进嫩茎生长。每亩芦笋施用腐熟土杂肥1500-2000公斤,尿素15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氯化钾10公斤。遇到干旱,增加浇水次数,约隔10-15天,结合施肥,浇水一次,因此时恰逢雨季,大雨过后,及时排水。
3、选留母茎。在芦笋采收前15天应选留好母茎,选留直径1-5cm,健壮、无病虫害的芦笋植株做母茎。选留的母茎,要充分分开,合理分布。第一年生苗,每丛留2-3株,老龄笋园,每丛留3-4株,其余全部割除,减少养分消耗。母茎选定后,加固支柱,以防倒伏。在芦笋幼茎生长至70-80cm时,及时摘掉在幼茎顶端3-4cm的幼心,防止过高。摘心后,及时喷药。
4、病虫害防治。春季患有茎枯病等病害的芦笋园,可用有内吸或内渗作用的杀菌剂如退菌特或甲霜灵、代森锌兑水浇灌芦笋的基部预防。在芦笋的嫩茎出土后至新母茎形成期间,应加强喷药预防,嫩茎伸长中,可用药剂涂茎,分枝发生后,改喷雾防治,每5-7天用药1次,直到茎叶组织老化。同时结合根外追肥。此外,此时正值斜纹夜蛾盛发期,要及时喷药防治,杀灭其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