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105年农业统计破纪录!食米量创历史新低│粮食自给率31%,九年最低│蔬果进口创历史新高

2018-01-15 11:06 来源:Nongxun.net 作者:Nongxun

国人吃米量创下历史新低!根据农委会最新“粮食供需年报”,民国105(2016年)年每人稻米消费量下滑到44.5公斤,比前年骤降2.6%。然而整体稻米产量,却还比前年增产了600万公斤。

粮食自给率更持续下探,105年以热量计算的综合粮食自给率为31%,比前年下跌0.4%,是九年来新低,距离政府宣示的目标40%越来越远。粮食生产指数也下降为90.1,较前年降3.5%。

农委会分析,105年因年初寒流及台风相继来袭的影响,蔬菜果品类和水产品受损严重,再加上制糖甘蔗减产,故而导致自给率与生产指数通通下跌。


食米量跌谷底,饮食习惯难翻转

身为稻米王国,国人却越来越不爱吃“饭”,平均一天吃不到两碗饭。尽管政府努力推广米食加工、举办各种好米竞赛,台湾米品质也持续精进,但国人却不买账,食米量在前几年略有回升后,又再度下挫。

对于食米量创新低,农粮署表示,数字的确不如预期。尽管近几年已大力推动各种米食创新、延请中华谷类食品工业技术研究所开发更优质的米谷粉制作技术,也有越来越多食品业者愿意采用米谷粉替代面粉,但短期内尚不足以翻转国人长年以来的西化饮食习惯。

农粮署粮食产业组组长林传琦表示,“坦白说看到数字有点失望,”不过他解释,这数字的计算方式与实际消费量可能会有落差,因民间稻米库存掌握在业者手上,无法精确估计,且牵涉到人口数等诸多因子,因此“还是要看长期趋势”。

米谷粉能取代面粉吗?致力推动国产米食的农粮署北区分署分署长苏宗振指出,这几年制粉和加工技术进步很多,“低筋面粉能做的食品,米谷粉也都能做,中筋面粉也可用湿磨的米谷粉取代,”而且米谷粉无麸质致敏问题,希望更多厂商与民众能尝试以米代面。

至于业者最关心的价格问题,苏宗振表示,公粮米绝不会比小麦贵。厂商申请公粮米磨粉制作食品,政府会比照进口小麦的到港价再提供优惠价,民106年已释出210公吨。

休耕地活化,粮食自给率却不升反降

相较于食米量下降,面粉消费量却相对增加,爬升到37.9公斤,与稻米越拉越近,且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虽然近年在休耕地活化与杂粮复耕政策带动下,国产小麦种植面积逐渐扩增,但产量只占进口量0.5%,去年更受天候霪雨影响,穗上发芽情况严重,收成锐减。

农委会推动“大粮仓计划”,希望以杂粮复耕取代进口,105年国内杂粮面积持续扩大,来到7万6千公顷,比104年增加四千多公顷,总产量49万公吨。值得注意的是,本土大豆种植面积一路爬升突破二千公顷,产量3061公吨,市面上陆续出现国产非基改大豆产品,渐受民众青睐。

不过以活化休耕地来提升粮食自给率的期待,恐怕落空。自“调整耕作制度活化农地计划”实施以来,休耕面积从100年的20万公顷下降到105年的7.5万公顷,但粮食自给率不升反降。

除部分农地复耕早已过剩的稻米,对粮食自给率并无帮助之外,复耕的杂粮面对庞大进口量也显得螳臂挡车。相对每年进口八百万吨的“黄小玉”(黄豆、小麦、玉米),国产的黄小玉总量仅十几万公吨,难以反映在自给率的提升。

蔬菜水果进口量暴增,创下“历年新高”

五榖杂粮之外,蔬菜水果一向是我国自给率较高的项目,但去年数据却显示本土蔬果也逐渐失守。104年蔬菜与水果进口量即大增,而最新的105年数据更打破历史记录(从农委会最早的民国73年统计数据至今)。

依农委会粮食平衡表数据,105年蔬菜进口量暴增到55万1千公吨,较前年涨幅达28%。水果进口量更前所未有地突破60万公吨,高达62万9千公吨,涨幅12%。

苹果每人每年吃7.9公斤,直逼国产香蕉

农委会统计室主任康江良解释,年初的寒流,以及年中相继来袭的尼伯特、莫兰蒂、梅姬台风,致使蔬菜果品类受创严重,是导致进口量攀升的主因。“天灾的情况一直在创纪录,”她表示,即使像今年没有台风,但气温较往年高出甚多,也可能使得病虫害增加而导致减产。

细看品项,蔬菜的叶菜类、根茎类、花果菜类、菇类的进口量全部增加,甘蓝、萝卜、洋葱、大蒜、花椰菜等品项尤为显著。

水果方面,则以柳橙、苹果、葡萄的增长最为明显。进口最多的苹果高达18万公吨,平均每人一整年吃下了7.9公斤的外国苹果,逼近国产香蕉的9.8公斤。

而水果的出口量则较前年衰减了1万6千多公吨,为17万3千多公吨,除凤梨出口量增加外,其余品项大都下滑。外销国家仍以中国为最大宗。

水产品产量大跌,糖与蜂蜜也减产

水产品部分,105年产量大减将近30万公吨,拉低粮食自给率。

渔业署副署长王正芳表示,主因是远洋渔获量最高的鱿鱼从104年的26万多公吨,骤降到低于3万公吨。养殖渔业方面,也因为年初的霸王级寒流带来重创,使得养殖渔业损失5万9千公吨产量。

鱿鱼数量为何骤减?王正芳解说,“这是自然现象的变动,鱿鱼有五到七年的生态周期,”其族群量刚好从前一年的最高峰降至谷底。而北太平洋捕获的秋刀鱼数量也减少,也是生态周期所致。

去年对养殖渔业而言也是艰困的一年。强烈寒流冻死了怕冷的虱目鱼、鲈鱼、石斑,单是虱目鱼就比前一年减少九千公吨。夏季台风带来的豪雨,也使鱼塭暴涨、鱼获溢出流失。

此外,吴郭鱼产量也较104年下跌七千公吨。王正芳表示,台湾吴郭鱼受到中国大陆等国的价格竞争,外销受挫而回销,导致供需失调,今年此现象更为明显。

肉品方面总算有点好消息,因去年禽流感疫情较前年和缓,国内产量回升,进口量明显下降。

巩固粮食自给,全民都须出力

至于糖与蜂蜜类,因制糖甘蔗持续减产,105年产量跌破4万公吨,来到历史新低。蜂蜜产量也因天候异常与农药中毒所致,产量从104年的1万1千多公吨降到7千8百多公吨。

数字会说话,当旱涝频仍,极端天候逐渐成为常态,对粮食的威胁完全反映在统计数据上。而农业是标准的“看天吃饭”的行业,政府须拿出有效的整体政策因应气候变迁,稳固粮食生产。

除了生产端的努力,全民行动也同样重要,民众若能调整饮食型态与购买习惯,多多支持消费本土农产品,粮食自给率才有提升的可能。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