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传承二三事~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2018-01-20 05:45 来源:Nongxun.net 作者:Nongxun

他有着一双灵巧的大手,是我心目中的大艺术家。

他日日就像是陀螺一般,起早喂鸡、采菜、吃过早饭后赶着八点上工,在烈日下挥汗劳作;傍晚,厢型车的引擎声由远而近,是他回来了。

回到家不表示已然休息,也许吞个面包,吃块煎饼,也许就只是喝口水,还有许多农活等着呢!就像是例行公式般,整理菜圃、采菜、以及打水浇菜,忙乎一圈之后,正好走进篱笆将鸡群赶进鸡舍中。天空已经蒙上一层黑幕,赶在天黑以前,把采好的菜初选、挑拣一番,也许是青葱、也许是地瓜叶、也许是竹笋、也许是红凤菜,洗净后去头去尾,保留最鲜嫩的部位,就可以安然放进冰箱里冷藏保鲜,等待成为翌日的佳肴。日复一日,仿佛经过这番细琐的仪式之后,才拿得到进家门、洗浴的入场卷。

而除去的菜叶、果梗,也不浪费,一部分成了鸡群的食材,过老的部分则成了天然的堆肥原料。人家说物尽其用,就是这个道理。

当年,为了喂养三个稚子,他和她早出晚归拼命打工赚钱,在那个经济起飞的年代,有道是“台湾钱,淹脚目”,辛苦归辛苦,却是可以换得存折里的数字。每天工作已经这么疲累,他却从来不曾放弃庄稼,无论是水田或果园(约莫民国75年之前,山上的果园种桶柑居多,后来才改种金枣),他不曾因为工作忙就任它荒废。拜“绿色革命”之赐,让他可以运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每每在关键时刻请假,喷农药防治病虫害、或施化肥,让果子在最节省劳力的情况下成长。

我曾经不解,做黑手头家就已经可以养家糊口,为什么还让自己爉烛两头烧,硬是搅进农事生产的负担?!

这些和那些不解,在我开始务农之后,一切疑问都迎刃而解。

土地是万物之母,表面上的理由是身为在大湖地区屯垦第四世代的他,承接了先祖所遗留的佃租农田,坚持有“义务”要维持水田的运作。我更看到隐然说不出口的情感。

而我选择返乡务农,收获的不只是靠天吃饭的本事,意料之外的是牵起家内历史的传承。他,手把手示范各种工法,一再模仿演练,手感却怎么样也比不上他。原来,不只是工具的运用和技法,更要紧的是体魄和肌肉群分布的浑然天成,这是从小长时间磨练出来的体能,造就举重若轻的轻盈感。

▲修田梗后。在较低那一侧打上数支竹桩当支撑,再依序放上树枝、草卷、粘土、泥土,修平。修补田梗是基本功,也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基础,田梗若有破洞,水蓄不住,会增加许多田区管理的负担和困扰。

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长年在“泥水工”和“农夫”的双重角色之间转换,许多基本技法已深植内蕴,而其实称呼他为“工”是贬低了他的专业程度。直到自己近年整修房舍,以及看过许多建筑物的工法,愈发觉得他的等级已经超越一般工匠,同样的工艺技术,他做得既细致工整、又敏捷,差别只在于他没有受过言语表达的训练,没办法淘淘不绝地讲述创作理念或原理,而风格虽然偏向质朴实用,非流行时尚,不过内行人一瞧,便知道那是多年经验、长期积累磨出来的鬼斧神工。

上一代的前辈有我辈无法企及的手作天赋,我很高兴及时回家,能亲身经历这一切。

献给我的父亲。谢谢您。

※本文同步发表于《田边大小事 电子报no.5》、《青芽儿》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