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动社/为台湾岛上唯二灵长类发声!要降级台湾猕猴保育,农委会应公开依据并审慎评估

发布于2024-04-19 来源:农讯网: > 综合资讯 作者:
导读: 动社/为台湾岛上唯二灵长类发声!要降级台湾猕猴保育,农委会应公开依据并审慎评估

今(2018)年4月8日报载农委会林务局已召开“野生动物评估分类作业要点专家会议”,会中专家取得共识,认为“台湾猕猴族群数量稳定增加,建议可从保育类除名,降为一般类”,俟林务局6月召开“野生动物保育咨询委员会”后就能确认。若确认降级,未来猕猴造成农作损害,农民可直接捕捉、宰杀不须通报。

据了解,今日(6月25日)林务局将召开“野生动物保育咨询委员会”,讨论评估“调整”20多种哺乳类野生动物之保育等级,包含台湾猕猴、山羌、水鹿、白鼻心等。

“保育有成”值得庆贺,但降级是否将造成冲击?

从保育观点,任何一种动物需要被列为保育类,甚至达“易危 ”、“濒危”等级,都是令人遗憾、扼腕的事。也因此若台湾猕猴或更多保育类物种,能从保育类回到一般类,所谓“保育有成”,着实值得庆贺。

但目前与人的活动发生最多冲突的台湾猕猴,其“降级”评估是否真如农委会所言: “族群数量稳定增加,可从保育类除名降为一般类”?而这个“降级”措施,会对野生动物造成何种冲击?主管机关林务局是否曾有适当评估?不容轻忽。

台湾猕猴是台湾岛上,除人类以外唯一的灵长类动物,过去曾因人们的大量猎杀及栖地遭破坏一度濒绝。1989年野保法通过后,将其列为保育类。由于栖地与人们活动区域高度重叠,以致人猴冲突的频率比其他野生动物来的多。近年媒体屡屡报导台湾猕猴造成农害,农民认为 “猕猴族群过量,应予降级” 的主张不断,台湾猕猴保育等级应否“调降”备受各界关注。

台湾猕猴(摄影/柯金源)

二、猴群数量估算依据误差大,降级后冲击评估阙如!

全台猕猴数量现今究竟有多少的“说法”,皆依据农委会2000年所公布,据台湾猕猴活动之阔叶林、混淆林、针叶林三种植被区域,计算出猴群样本分别为30、22、22,而猴群在此三种植被密度分别为0.7219、02756、02824群/平方公里,由密度推算台湾三种植被的总面积(11204、3912、4385平方公里),据此推估全国猴群共有10,404群,再以常见猕猴群数量20-30只计,推估全台约有20~30万只。

但此研究亦曾自行强调,时间、人力、天候、栖地与动物被干扰等,均可能影响估算,必须注意可能误差。换言之,这个“推估”数据,忽略不同栖地猕猴分布族群大小、猴群密度的差异,以及从2000年至今的环境开发、气候变迁及人为干扰的各项因素。

且根据2011-2017年林务局在不同区域、个别进行的猕猴数量调查报告,可发现各区域的猴群密度差异极大,并非都是0.7219公里/群,猴群大小也并不一致。(见本会汇整表一)

依上述,一来从2000年至今,17年来,林务局并无更新、全面性的猕猴数量调查。二来猕猴族群状况在不同区域有极大差异。时隔已久,于2000年所做大范围“推估”的数据,是否能当作“全台整体猴群皆稳定且持续成长,甚至保育有成”的依据?进而据此将台湾猕猴之保育等级“调降”!应审慎考虑。

另一方面,特有生物中心副研究员张仕纬(2013)亦曾指出:猴群的密度与猴害问题,并非正相关,猴害问题主要在于农业活动多,且紧邻森林,提高猕猴进入农地取食的机会。且若部分区域猴群为小族群,却以捕捉移除作为防治方法,可能造成区域性的族群灭绝。

事实上,在2013年11月的“哺乳类群野生动物评估分类专家”会议中,与会专家学者当时皆“一致认为台湾猕猴目前并无足够的新证据足以变动调降其保育等级,且灵长类均为国际共同保护物种,仍应维持列为保育类之其他应予保育野生动物。”

而林务局在2015年回复立法院“处里猕猴造成农业损害问题”的专案报告里,也曾明确指出“将台湾猕猴调整为一般类野生动物并无法解决猴害问题。产生人猴冲突的数量约1,000 至5,000 只左右,占全岛族群不到5%左右,尚难以不到5%个体数所造成的问题,而影响全部族群之保育等级。”

2013至2017年间,林务局并未公布任何新事证、新证据,足以推翻前述说法,足以支持“调降”台湾猕猴保育等级!

总之,依现有可取得之公开资讯来看,农委会欲将台湾猕猴保育等级调降之科学数据并不充分、完整,重要的是:在未提出降级冲击之评估及因应准备前,贸然降级、后果堪虑。

三、建置、落实通报与长期监测系统,才能充分掌握猕猴生态与农害实情

不论是林良恭教授所做研究报告〈台湾猕猴危害防治辅导平台与技术精进〉,或林务局所发表之〈台湾猕猴之管理〉,都表示猴害问题应积极建立有效的通报系统,并分级处理。通报与监测系统不仅能够加速农民与政府,在面对农损时的反应,更能建立具体有效的数据库,了解猕猴族群的分布与变化,供未来猕猴研究与农损防治之用。

从许多调查报告可见,人猴冲突未必是因为猕猴数量过多,而是不当或非法土地开发与作物种植。政府应积极面对非法林地使用问题,不应纵容非法使用土地的农民,以致迟迟无法建置通报系统,掌握猴群生态、农损程度与处理级别。

政府若不积极面对违法人民的“人祸”问题,而只拿动物开刀,将台湾猕猴降为一般类,让猎捕、宰杀猕猴不再需要通报,此不仅是“锯箭疗法”、治丝益棼,更将使得农损通报与监测系统之建置遥遥无期。

四、防治设备补助需先行!

根据〈107年度中央政府总预算案审查总报告〉,全台农损补助金额自 101 年度之 63 亿 4,659 万元,到 105 年度增加到383 亿 3,966 万 5 千元,爆量6倍,创历年新高。如此庞大的补助金额,政府财政已难以负担。

部分农民、民代主张政府应针对猕猴造成的农损进行补偿。但一来目前并未建置猴害通报系统,如何确认猕猴造成的危害?如何评估农害的程度、补偿的依据?二来农害补助将使得政府用于灾害救助的经费无限膨胀。面对猕猴农损问题,农委会应积极从防治设备补助着手。

台东农改场于102年研制新式防猴网罩;高雄市府103年完成六只猕猴尸体模型,以吓阻猴群;桃园农改场105年发布“驱猴预警装置”,经过测试皆“成效良好”。通报系统若能顺利建置,即可全面补助并善用各种猕猴防治设备。

此外,架设电围网被认为最有效。农委会亦于105年1月核定“补助地方政府辅导农民办理防治台湾猕猴危害农作示范计划”,中央编列总预算八百万元,补助设置电围网。12月检讨后,更进一步将申请资格的农地面积1公顷下修至0.2公顷、中央补助款从仅限供电之电牧器,扩大包括电围网资材,并简化核准程序,希望借此提高农民申请意愿。

既然历年投入各式防猴设备皆曰成效良好,则应继续推广农民使用及研发更有效的防治工具,以降低猕猴对于农作物的损害。

五、落实政府资讯公开,民主参与不能“玩假的”!

野生动物保育等级调整,是由林务局依据“野生动物评估分类作业要点”就“野生动物之野生族群分布、野生族群(成年个体)目前族群量、野生族群之族群趋势、分类地位、面临威胁”等五大条件进行评估,并依据物种不同拟订不同的评估计分基准表。例如评估台湾猕猴是否调降等级,是使用附表“适用陆域之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及哺乳类动物”,并委由学者专家评估,评估结果于“野生动物评估分类作业要点专家会议”讨论,对于物种降级的共识再送交“野生动物保育咨询委员会”确定。

但本次林务局欲调整台湾猕猴等20几种物种保育等级,历次召开的专家学者会议纪录、会议资料等,都要等咨询委员会开会后才公开,本会想要索取上述资料,以利深入了解问题,都要透过立委办公室索取才能获得。社会各界更无法了解台湾猕猴等物种之野生族群分布、族群量、群族趋势实际状况为何。相关资讯不公开,也徒增关心不同物种保育团体与民众的猜忌与恐慌,无助于政策推动与落实。

事实上,林务局在106年7月5日“野生动物保育咨询委员会”纪录中,曾就是否开放会议直播征询委员意见,会中决议委员会未来召开会议应朝更公开方式(包含直播进行),并比照环保署规划环评直播方式,让权益关系人得适时参与表示意见。

林务局不仅应公开、全程录影或直播明日(6月25日)“野生动物保育咨询委员会”之完整讨论过程,更应事前公布所有相关会议资料,并开放各界参与提供意见。未来相关会议亦应比照办理,让每一种野生动植物的保育决策与依据,更公开透明。

附录:【表一】2011~2017年不同区域猕猴数量调查报告一览(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整理制表)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