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日前,在全国政协农业界别的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提出要科学冷静地研判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巩固来之不易的粮食生产好势头,持续提升粮食质量安全水平,真正牢牢地端稳中国人自己的饭碗,饭碗里盛满自己的放心粮。
关于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任正晓委员认为,在粮食生产连续十一年增产丰收的背景下,目前呈现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量“三高叠加”的状况,一些粮食主产区面临巨大的收储压力,部分品种出现了阶段性过剩的情况,但是我们绝不能就此认为中国的粮食又多得不得了了,从而放松粮食生产,忽视粮食流通,把我们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粮食生产能力给削弱了。粮食生产如果垮下去了,几年也恢复不起来,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这个曾经有过的深刻教训。事实上,去年我国粮食产量12142亿斤,是历史最高年产,但人均粮食占有量还不到900斤,仅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我们的粮食还真不能言多。因此,粮食生产这根弦还决不能放松,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对于目前居高的粮食库存,任正晓委员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农户储粮大大减少;二是粮食市场销售长期处于低迷的状况,出现了稻强米弱、麦强粉弱的情形,粮食加工企业多存粮就意味着要亏本,因此企业也不存粮,这部分粮食最后就压到了国家库存里了;三是国家实行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的兜底政策,使得一部分本该在市场里正常购销流通的粮食,也进入了国家库存。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粮食生产出现罕见的十一连增,生产年年增产,收购年年增多,自然就形成了粮食库存的积淀,导致库存连年攀升。
任正晓委员进一步分析,造成市场上粮食多的感觉还在于,一方面国内粮食销售不畅,购销加工企业为避免粮食压库亏损,急于销出已有的库存粮源,不愿多收储经营粮食,企业之间普遍存在的这种心理因素引导了市场预期,造成了市场上粮食越来越多的景象。另一方面是粮食进出口的影响。由于我国粮价已居于国际市场的“高地”,不仅难以外销出口,而且还要受到低价粮食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冲击。目前,以大米为例,正常进口到港完税后的大米价格,每吨比同等级国产大米要低700元人民币,如果是边贸互市或走私进来的大米,每吨要低1200元左右,也就是一斤要低6毛多钱。因此,低价进口粮对国内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力。国家有关部门合理有效地管控了配额内粮食进口,打击粮食走私也取得了好的效果,但国际市场宽松的粮食供求关系和极低的市场粮价,仍然对我国粮食市场供求带来了放大效应,增强了粮多价跌的市场预期。任正晓委员认为,我国粮食产需仍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的状态,目前粮食市场低迷、库存阶段性偏多是市场供求关系的正常反映,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改善,随着国家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加快,随着粮食品种结构的调整优化,特别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措施效应的发挥,粮食市场将回归正常状态,人们目前存在的“愁多”心理也将随之纾缓。
关于粮食质量问题,任正晓委员认为,这些年我国粮食品质得到不断提升,小麦、稻米、玉米的优质品种率都在90%以上,营养、健康、安全的粮油产品丰富了城乡市场。从大米看,北方粳稻和南方籼稻的品质都在提升,特别是籼稻的品质提升更快,袁隆平院士曾对南方优质籼米有“没有菜也能吃三碗”的赞誉。现在杂交稻不单是高产,而且能够实现优质。这些年,我国不只是实现了粮食稳产、高产,粮食的品质也在快速提升。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国外市场有标价很高的优质大米,其实我们国内的大米标价不高,但品质也并不逊色,正如我们无须漂洋过海到国外去买马桶盖一样,其实中国的马桶盖也挺好,我们要树立起民族品牌的自信心。
任正晓委员强调,粮食是最基本的食品,也是生产加工其他食品的基本原料,因此,粮食质量安全是整个食品安全的源头和基础。而保证粮食质量安全,要靠优良的农业生态环境作保障。只有在生态良好、环境安全的条件下,才能够生产出安全、放心、优质的粮油产品和农产品。
任正晓委员分析,当前我国的粮食及食品安全的形势整体上稳定、向好,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也在持续加大。但有的地方仍然把经济发展置于生态环境保护之上,依然存在少数企业生产废弃物直接排放、城市垃圾向农村直接倾倒和农业生产者过度使用高残留物品等现象。这些情况如果任其发展,将直接造成对耕地、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甚至导致土壤、水源发生重金属超标,给粮食和食品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对此,任正晓委员建议,国家应进一步采取治本的措施,依法治理农业生态环境。首先要加强环保立法,在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的基础上,配套制定耕地及水资源防治的法律法规,启动实施治理行动计划。其次要切实落实环保的主体责任,依法强制所有企业和农业生产者,大力节能减排,减少农业污染,净化农业生产环境。第三是严格环保执法,真正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要让肆意破坏农业生态环境者付出应有的代价。第四要强化考核问责,促使地方政府切实履职尽责、积极作为,确保在山清水秀、地绿天蓝的环境下,生产出让老百姓更加放心的粮油产品和农产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希望中央和地方财政尽其所能,加大对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以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环境治理和生态产业。
您可能敢兴趣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蝴蝶兰换盆时用力过猛会死吗?蝴蝶兰换盆时用力过猛的危害有哪些?
2025-04-29 14:50:13
蝴蝶兰苔藓发霉怎么处理?蝴蝶兰土壤好坏怎么判断的?
2025-04-28 14:21:10
4月不买的花卉有哪些品种呢?春天不适合养什么花呢?
2025-04-28 14:19:41
蝴蝶兰控根盆怎么用最好呢?蝴蝶兰控根盆最简单处理方法?
2025-04-28 14:18:23
夏天高温也能花开不停的花有哪些?五种耐热花卉推荐
2025-04-28 12:49:42
蝴蝶兰新盆土要浇水吗?蝴蝶兰新盆土怎么浇水?
2025-04-28 12:38:37
蝴蝶兰的侧芽怎样分开?蝴蝶兰侧芽长多大可以移栽?
2025-04-28 12:37:27
哪些室内绿植除甲醛效果好?适合新房的绿色植物推荐
2025-04-27 16:08:08
蝴蝶兰水分不足会怎么样?蝴蝶兰缺水叶子会叶子发黄吗?
2025-04-27 15:51:59
蝴蝶兰长侧芽会来带什么问题?蝴蝶兰的侧芽需要分割吗?
2025-04-27 15:50:36
蝴蝶兰茎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蝴蝶兰茎腐了怎么办
2025-04-27 12:19:10
蝴蝶兰红酒花期长吗 蝴蝶兰红酒怎么样好养吗
2025-04-27 12:18:51
适合室内光线不好摆放的植物 家里光线不好适合养什么植物
2025-04-27 12:18:10
闷养好蝴蝶兰好养吗?蝴蝶兰养法都有什么经验呢?
2025-04-26 15:20:38
世界上最美的植物是什么植物呢?春夏季好养的花有哪些?
2025-04-26 15:18:40
蝴蝶兰叶子干了怎么办呢?蝴蝶兰淋水的正确方法是什么样的?
2025-04-26 15:18:03
蝴蝶兰为什么不能用有机营养肥?蝴蝶兰缺肥有哪些症状?
2025-04-26 15:10:36
蝴蝶兰新盆土排水不良表现有哪些?蝴蝶兰新盆土排水不良怎么办?
2025-04-26 15:07:31
什么花可以一年四季播种?一年四季都能养的室内绿植推荐
2025-04-26 15:06:21
家里有婴儿可以养的植物有哪些 家里有婴儿适合养什么绿植
2025-04-26 12:25:00
蝴蝶兰贝瑞王子花期长吗 蝴蝶兰贝瑞王子养护方法和注意事项
2025-04-26 12:23:55
蝴蝶兰为什么需要晾根 蝴蝶兰晾根方法有哪些
2025-04-26 12:23:21
多肉植物如何叶插才会发芽 多肉植物叶插时的方法及步骤
2025-04-26 12:22:28
蝴蝶兰消花苞的原因是什么呢?防止刚买回蝴蝶兰花消苞的方法有哪些?
2025-04-25 18:56:50
什么植物的花可以用来吃?既可观赏又可食用的植物是什么?
2025-04-25 15:10:02
蝴蝶兰僵苗的处理办法有哪些?蝴蝶兰僵苗的原因是什么?
2025-04-25 15:09:14
什么植物浇水少容易养活?不用经常浇水的室内绿植有哪些?
2025-04-25 14:45:38
蝴蝶兰温度过高会抑制生长吗?温度太高蝴蝶兰会热死吗?
2025-04-25 14:44:05
蝴蝶兰需要分株养吗?蝴蝶兰分株后还会开花吗?
2025-04-25 14:42:45
蝴蝶兰的侧芽一般从哪里生出来?蝴蝶兰长侧芽是好是坏?
2025-04-24 15:13:55
蝴蝶兰什么时候分株?蝴蝶兰什么情况下分株最好?
2025-04-24 15:12:13
什么花一年四季都开又香又好看?又香又美的植物推荐
2025-04-24 15:09:31
蝴蝶兰叶片有白斑怎么回事?蝴蝶兰叶片发黄怎么办小妙招?
2025-04-24 15:03:05
喜欢小盆的植物有哪些?花盆小对花卉生长有什么影响?
2025-04-24 14:59:35
蝴蝶兰叶片烂了要剪掉吗?蝴蝶兰叶片摸上去软软的怎么回事呢?
2025-04-24 14:56:31
蝴蝶兰换盆要用多菌灵吗?蝴蝶兰换盆后怎么养护?
2025-04-23 15:00:53
怎么判断蝴蝶兰需要换水苔了?蝴蝶兰什么情况下换水苔?
2025-04-23 14:59:16
需要较高湿度的植物有哪些?对湿度要求高的植物推荐
2025-04-23 14:57:12
如何给蝴蝶兰换水苔 蝴蝶兰换水苔的方法和技巧
2025-04-23 13:26:59
蝴蝶兰阳光海岸有香味吗 蝴蝶兰阳光海岸是什么花型
2025-04-23 13:26:40
今日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