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只有指尖大小的盆景你见过吗?怎么栽培?指尖盆景栽培方法!

发布于2025-11-26 来源:农讯网: > 种植技术 作者:
导读: 盆景大家都见过,而且大大小小的盆景不计其数,前几年掌上盆景非常火,可是今儿小编跟大家说的可是只有指尖大小的盆景,那么指尖盆景vs掌上盆景谁更牛呢

盆景形状千奇百怪,但是只有指尖大小的盆景你是否见过,小编是不敢想象这么小巧可爱的盆景该怎么栽培,如果告诉你方法你是否敢种?好奇的宝宝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看指尖盆景的栽培方法哟!

盆景是大自然中奇异美丽的山、水、花、草再现。根据盆景的大小,可以分为大型盆景、一般盆景和微型盆景〔掌上盆景〕、现在有一种比掌上盆景还小的叫指尖盆景,这种盆景小巧玲珑,超乎想像,郁郁葱葱,别具一番情景。

指尖盆景选择的植物材料,应具有叶小、干粗矮、适应性强、耐修剪、易造型、易栽培成活等特点,如六月雪、榔榆、鹊梅、福建茶、雀舌栀子、小叶罗汉松、虎刺、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珍珠黄杨、金雀等。

指尖盆景多采用古雅的紫砂盆或釉陶盆,盆的形状、深浅和色泽,应与栽种的植物材料在叶形、叶色以及花果的色彩上相协调,要与树木的姿态密切配合。

指尖盆景桩材来源,主要靠嫁接、扦插、分株、实生苗培育、野生小树桩的挖掘而获得,造型采用蟠扎、修剪、提根等方法,操作时要求认真仔细、精巧细腻,力求功力、运力得法,表现在枝条、主干上,使原本的小树、嫩枝呈现气质沉着的“古老大树”之貌,使外表形式与内在气质很好结合。

指尖盆景是微型的盆景,给人微型视觉的冲击,造型新颖可以点缀居室的生机,目前市场反应较好,感兴趣的亲们可以试试栽培哟!

什么是微型盆景?微型盆景的发展历史介绍(图片)

微型盆景即盆小、树微的盆栽,人们称之为掌上盆景或微型盆景。规格:15~20cm,微型盆景结构的小型化、精品化、简练化,(缩龙成寸,浑然天成)真正考验每位盆友的创作能力、制作功底、养护水平。

元代,高僧韫上人云游四方,将大自然之美景浓缩于方寸之中,故有“些子景”(当今称为微型盆景)之称,即微型盆景的鼻祖。

30年代,我国园艺家、作家周瘦鹃先生,园艺家沈渊如先生都开始创作、栽培 微型盆景,苍干虬枝,如诗似画。

40年代末,沈渊如先生之子沈荫椿,追随父亲左右,潜心于微型盆景的研究,并收藏到清代道光、同治、光绪年间的微型盆钵,为研究我国微型盆景发展的历史做了大量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80年代初,微型盆景艺术家沈荫椿先生所着《微型盆栽艺术》一书,由江苏省科技出版社出版,成为我国第一本微型盆景艺术专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从事这一艺术研究的组织和个人。法国园艺家安德鲁、蒙塔格尼培养的有4年树龄的柏树,高不及大拇指,盆钵只约2厘米。

90年代,我国微型盆景艺术的发展有了很大突破。从第一届中国盆景艺术评比开始,微型盆景已正式被列入评比项目,走入千家万户,跨出国门,活跃在国际文化艺术舞台,并成为我国商品盆景出口创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微型盆景发展已成为主流,受到社会各界人士青睐,近年来微型盆景在国内外急速发展,广受欢迎,好评如潮,微型盆景自身特点凸显:体态微小、运输便捷、交流顺畅、景显老态,每盆都是孤品,视如珍宝---,老、中、青、少同仁都在玩微型盆景。

微型盆景作为一门艺术,它以丰富的形体,构成统一、和谐的色彩效果,以及在限制中的卓越表现,展示了它清新、隽秀的艺术魅力。微型盆景,是运用植物、山石作为主要素材,通过艺术构思,采用夸张、浓缩等艺术手法,做得“寸木有情,片石有致”。在限制中表现,是一顶杰出的艺术创作。微型盆景之所以得到多数人的青睐,除了它包蕴了众多的艺术基因外,重要的是有其特定的艺术语言和精湛的技巧表现,区别于其它而独具一格。

微型盆景涵天地于掌中,舒造化于指上,微型盆景以超常规的手法,浓缩、概括、凝炼、形象地表现了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在限制的空间中表现,尽管只能描绘某一局部、某一片断、某一姿态,然而成功的作品,却又可能使观者在直接表现的有限中感受到间接存在的无限。

微型盆景艺术,以超出常规的变化,造成一种新奇的视觉印象,而引起观者的探求欲;它通过有限形体的潜在内涵,而由此产生的触发力和感染力,引起象征性和唤起理性思维,由狭而广,由形而神,由浅而深,由有限到无限,既是形象的概括性的表现,也是内蕴的丰富性的表现。弹丸之域,却如此潇洒、自如、淋漓尽致地抒发了独特的艺术语言。这里艺术与技巧、内容与形式、智慧与意志,得到充分的和谐与统一;借小显大,以少观多,从微观见宏观的审美特征,高难奇巧,以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博大的内涵,成为微型盆景艺术个性的强烈体现。

“诗情画意手掌中”。微型盆景,大不过手掌,小则摆在指尖上,故又有“掌中诗画”、“指上园艺”之美称。点缀陈设阳台、窗前、案头,茶几、博古架,足不出户,却能享受和领略天然之趣,满足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它通过出其不意、异乎寻常的形式,大胆运用人的视觉差,而产生神奇的悬念和浓厚的兴趣。微小到几乎极限,又无不充满生命和活力,使观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融趣味、哲理于一体,维妙维肖。诸多“粗俗低廉”的植物材料,随处俯拾皆是的苔藓、小草、石屑,在微型盆景中,可以毫不逊色地成为翠绿欲滴的绿茵草地,高耸挺拔的参天之树,起伏有致的山丘茂林。

微型盆景是一种四维的时空表现方式,而区别于微型雕刻、微型绘画。植物在不同季节中形态、色彩的变化,构成丰富的审美景观。给人无尽的遐想。一盆盆微型盆景玲珑剔透,灵活多致,有的潇洒古雅,有的明快俏丽,有的古朴苍劲,有的淡雅清新,仿佛是一个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袖珍植物王国。

微型盆景的陈设观赏,有着广泛的表现领域,丰富多彩的植物,形态各异的盆钵,变化多端的几架,以及这三者间的构成变化,自由、随意、灵活、多变。微型盆景又是一门综合、多维的艺术,仿佛又像气韵生动的“诗歌、画”,其中韵律、色彩、线条等,给人以美的感觉,“形存画中,神余象外”。微型盆景作为一种感情载体,它突破了有限的空间,超越了外在素材和形象的束缚,极大程度地诱发了人们的想象;微型盆景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此。

平枝栒子盆景怎么养 教你平枝栒子的养殖方法

平枝栒子是半常绿匍匐灌木,生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坡、山脊灌丛中或岩缝中。枝密叶小,红果艳丽,现在各地常有栽培,适用于园林地被及制作盆景等。今天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就是平枝栒子盆景怎么养,一起来看看吧。

平枝栒子的介绍

平枝栒子(学名: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Decne.):为半常绿匍匐灌木,高0.5米以下。小枝排成两列,幼时被糙伏毛。叶片近圆形或宽椭圆形,稀倒卵形,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有稀疏伏贴柔毛;叶柄被柔毛;托叶钻形,早落。花1-2朵顶生或腋生,近无梗,花瓣粉红色,倒卵形,先端圆钝;雄蕊约12;子房顶端有柔毛,离生。果近球形,鲜红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平枝栒子生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坡、山脊灌丛中或岩缝中。分布于中国安徽、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各地常有栽培。枝密叶小,红果艳丽,适用于园林地被及制作盆景等。

一、形态特征

枝:平枝栒子属落叶或半常绿匍匐灌木,高不超过0.5米,枝水平开张成整齐两列状;小枝圆柱形,幼时外被糙伏毛,老时脱落,黑褐色。

叶:平枝栒子的叶片近圆形或宽椭圆形,稀倒卵形,长5-14毫米,宽4-9毫米,先端多数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有稀疏平贴柔毛;叶柄长1-3毫米,被柔毛;托叶钻形,早落。

花:平枝栒子的花1-2朵,近无梗,直径5-7毫米;萼筒钟状,外面有稀疏短柔毛,内面无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微具短柔毛,内面边缘有柔毛;花瓣直立,倒卵形,先端圆钝,长约4毫米,宽3毫米,粉红色;雄蕊约12,短于花瓣;花柱常为3,有时为2,离生,短于雄蕊;子房顶端有柔毛。

果:平枝栒子的果实近球形,直径4-6毫米,鲜红色,常具3小核,稀2小核。

平枝栒子的花期5-6月,果期9-10月。

二、生态习性

平枝栒子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耐干燥和瘠薄的土地,不耐湿热,有一定的耐寒性,怕积水。

平枝栒子盆景怎么养

1、管理

棚内温度保持在28℃左右,湿度保持在90%以上,每天8:00-9:00、16:00-17:00各喷水1次,但不使土壤过湿,以保持叶面湿润为宜。为防止病菌感染,插后第7天喷1次0.2%的多菌灵药液进行全面消毒。40天后开始炼苗,炼苗5-6天后即可移栽。

2、湿度

喜欢湿润或半燥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50-70%,空气相对湿度过低时下部叶片黄化、脱落,上部叶片无光泽。

3、温度

由于平枝栒子原产于亚热带地区,因此对冬季的温度的要求很严,当环境温度在8℃以下停止生长。

4、光照

对光线适应能力较强。放在室内养护时,尽量放在有明亮光线的地方,在室内养护一段时间后(一个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荫(冬季有保温条件)的地方养护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如此交替调换。

5、肥水

对于盆栽的植株,除了在上盆时添加有机肥料外,在平时的养护过程中,还要进行适当地肥水管理。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间隔周期大约为3-7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对于地栽的植株,春夏两季根据干旱情况,施用2-4次肥水:先在根颈部以外30-100厘米开一圈小沟(植株越大,则离根颈部越远),沟宽、深都为20厘米。沟内撒进25-50斤有机肥,或者1-5两颗粒复合肥(化肥),然后浇上透水。入冬以后开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浇水。

6、修剪

在冬季植株进入休眠或半休眠期,要把瘦弱、病虫、枯死、过密等枝条剪掉。也可结合扦插对枝条进行整理。

7、换盆

只要养护得法,它就会生长很快,当生长到一定的大小时,就要考虑给它换个大一点的盆,以让它继续旺盛长。换盆用的培养土及组分比例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

把要换盆的花放在地上,先用巴掌轻拍盆的四周,使根系受到震动而与盆壁分离,把花盆倒过来放在左手上,左手的食指与中指轻轻夹住植株,手腕与指尖顶住盆沿,右手拍打盆底,再用母指从底孔把根土向下顶,让植物脱出来。脱出来后,用双掌轻轻拍打盆土,让多余的土壤脱落。

选一适当大小的花盆,盆的底孔用两片瓦片或薄薄的泡沫片盖住,既要保证盆土不被水冲出去,又要能让多余的水能及时流出。瓦片或泡沫上再放上一层陶粒或是打碎的红砖头,作为滤水层,厚约2-3厘米。排水层上再放有肥机肥,厚约1-3厘米,肥料上再一薄层基质,厚约2厘米,以把根系与肥料隔开,最后把植物放进去,填充营养土,离盆口约剩2-3厘米即可。

平枝栒子的繁殖方式

平枝栒子的繁殖常用扦插和种子繁殖。春夏都能扦插,夏季嫩枝扦插成活率高。

1、播种繁殖

种子秋播或湿砂存积春播。新鲜种子可采后即播,干藏种子宜在早春1月-2月播种。移栽宜在早春进行,大苗需带土球。

2、扦插繁殖

预先做成宽2.0m,长10m,高40cm的插床,插床的底部铺上一层20cm厚的地瓜石,上层铺上一层20cm厚的新鲜河沙或蛭石、珍珠岩作为扦插基质,选用0.3%的多菌灵药液或0.3%的高锰酸钾药液进行基质消毒。然后扣好拱形棚,盖上塑料膜,立牢遮荫网。浇水保持扦插基质湿润。

6月中旬至7月上旬,选取当年生半木质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腋芽饱满的带叶嫩枝,剪成10-15cm的插穗。剪插穗时,下剪口在叶或腋芽下端0.5-1cm处,上剪口在叶或腋芽上端0.5-1cm处,也可保留顶芽,每根插穗上部保留2-3片叶子,上剪口平面形,下剪口马耳形,剪口平滑不裂口,不撕皮。及时放入0.3%的多菌灵药液中进行消毒。为了防止嫩枝萎蔫,最好在早晨或阴雨天采集插穗,并随采随插。

扦插前,在室温无阳光照射处,将插穗下部2cm在0.1%的ABT1号溶液中作速沾处理,为防止插穗基部受伤,扦插时用比插穗稍粗的木橛做好插孔,株距5-10cm,插深8-10cm,放入插穗用手摁实。

扦插后第15d开始产生愈伤组织,第23d开始产生不定根,第30d愈伤组织产生率为99%、生根率为84%,平均每株根数5-7条,平均根长8.5cm。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