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欧盟要禁用的农药,台湾却拿来帮莲雾催花?国内莲雾产业惯用陶斯松、扑灭松等有机磷杀虫剂来催花,且浓度比用来杀虫时还高出许多倍,“洗欉”式的喷法,不仅直接冲击农民健康,更严重威胁生态环境,而且根本不符合莲雾的用药规定。
有机磷是毒性较强的一类农药,陶斯松在国际上更备受争议,欧盟已决定在今年禁用。然而我国莲雾产业使用有机磷剂催花已经有四十多年,农民依赖极深,不只在地农会毫不讳言地教导催花药剂喷洒方法,农业单位也长年默许。
大家心照不宣的是:莲雾没有合法的催花药。但为了确保收成,人人都喷,不喷就觉得不保险。然而此举伤害最严重的,就是农民本身的健康。
每年的七到十一月,就是莲雾的农药催花期。农民会拿出杀虫用的扑灭松或是陶斯松,但不同于杀虫时稀释1000到2000倍,催花药剂必须更浓,最浓仅稀释200倍,等于是平常的十倍浓度。如此才能对果树造成“刺激”,让老叶掉落,促使它长出新叶,连带萌发花芽。
田区左右都是莲雾园的一位屏东农民就抱怨,这段期间邻田农药喷不停,因为催花不只喷一次,而且高浓度有毒药雾四处飘散,造成生态浩劫,所有昆虫都死光光,更别说可能污染他的田区。
他并质疑,有的莲雾园就在学校、社区旁边,这么浓的农药到处飘散,对孩子和居民会造成什么影响?遑论首当其冲的农民自己。
“两分地用掉三罐陶斯松,没几天就喷两次,再这样喷药,要怎么做IPM(注1)? 怎么做生物防治?”他气愤指出,这种“辣手摧花”的陈年惯习,跟当今的政策方向完全背道而驰。
虽然莲雾产业界普遍认为,此种催花方式不至于造成最后的农药残留,因为从花苞萌发到果实采收,还要经过三、四个月。但是这位农民却观察到,有些莲雾园区是“传统型”,会喷好几次药,果树一边开花、一边已经结了小果,此时喷药,如何确保不会残留在果实上?
为了解有机磷剂残留在果实上的情况,《上下游》在屏东莲雾园区取得曾经喷洒陶斯松催花的两个莲雾样本,送往腾德姆斯检验公司做农药373项残留检验。
结果发现:两个样本分别有四项和六项农药残留,均包括陶斯松,分别为0.03 ppm及0.05 ppm,但低于莲雾的农药残留容许量1 ppm。分析原因,由于陶斯松为非系统性农药,必须接触到才会残留,而莲雾果实在催花后才长出来,没有接触到农药。若是在小果期喷洒,只要有套袋,也比较不会接触到陶斯松。
因此农民普遍认为催花药不至于残留果实上,没有食安疑虑。但是农民可能没有想到,当他喷洒十倍浓度的催花药时的全身暴露量,很可能远超过每人每日可接受剂量。
水果催花大都使用生长调节剂,为何莲雾农会用杀虫剂来催花?
这必须回顾到民国63年以前一场“美丽的误会”。根据社会学者杨弘任在《社区如何动起来:黑珍珠之乡的派系、在地师傅与社区总体营造》一书的访谈,时任农试所凤山热带园艺试验分所果树系主任的王德男回忆:
“当时内埔乡有农民有农民在稻田喷洒农药时,剩下了一些分量,想说丢掉可惜,刚好稻田紧邻著莲雾园,就把剩下的农药网莲雾树上喷洒。谁知道竟然那么凑巧,莲雾树掉下不少叶子,但莲雾却稍微提早开花了,不只开花的时间较整齐,数量也比以前多。”
这农药就是杀虫剂“扑灭松”(农民常直呼厂牌名“速灭松”)。能催得早花,就能抢得销售先机,于是农药催花这招经口耳相传,成为了人人皆知的种莲雾必杀技。
莲雾催花的技术演进,实是台湾农业史上草根智慧集其大成的亮眼篇章。继喷药催花之后,农民陆续发展出环刻、浸水、断根、剃光头、盖黑网等多元技术,从生产夏果转为冬果,冬天出产的莲雾颜色更红、利润更佳,栽培面积从此蓬勃成长。
于是莲雾开花结果的时间整整提早了半年,如今消费者大都以为莲雾本来就在冬天收成,殊不知这是人为的绿色奇迹。
为了颠覆自然,农民使尽各种压制莲雾树的招数,盖黑网遮断光合作用、环状剥皮截断水分输送、剃光头砍去所有叶片养分供应、浸水则让根系难以呼吸⋯⋯这种种“逆境”,就是为了让果树产生危机感,想要传宗接代。以农业术语来说,就是强迫果树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以作“产期调节”。
尽管催花技术不断演进,作为滥觞的农药催花,却始终没有被舍弃。在盖黑网、浸水、环刻、断根等“催花前准备”之后(注2),网子掀开,还是得给它“打一枪”,也就是喷一轮浓浓的杀虫剂,农民认为,这样果树才会“动起来”。
莲雾农喷药催花行之有年,整个产业习以为常。一位郑姓果农说,“没喷药催花,农民会吃不下睡不着,”因为一整年的收成不能拿去赌。另一名罗姓农民说得更直接,“不喷,就喝西北风!”
记者也打电话到枋寮农会说要购买催花药,服务人员大方教学:第一次用扑灭松,五天后再喷“毒丝本”(陶斯松)。
台湾莲雾产业发展协会理事长黄进良解说,以前农民都用扑灭松,比较便宜,但后来有专家说,便宜的药可能溶剂比较不好,比较容易造成药害,所以许多人改用陶斯松,也有些人两者都用。如果遇到寒流,用扑灭松的稳定性较差,叶子会掉光。用陶斯松,同样浓度不会药伤。
然而,扑灭松根本不在莲雾的推荐药剂名单内,使用就是违法,而陶斯松在莲雾也只能用在对付粉介壳虫,并无催花一项。
您可能敢兴趣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蝴蝶兰总频繁换盆会怎么样?蝴蝶兰什么时候换盆最好?
2025-09-13 13:47:21
蝴蝶兰盆底下有垫着的泡沫怎么回事?蝴蝶兰泡沫要拿掉吗?
2025-09-13 13:45:15
难伺候的花卉有哪些品种?容易养死的植物是什么?
2025-09-13 13:44:37
蝴蝶兰开完花花剑要剪吗?蝴蝶兰花后不剪花剑影响复花吗?
2025-09-12 14:41:47
刚买的蝴蝶兰,原盆到底能留多久?这时间点最关键!
2025-09-12 14:36:35
地栽的花能挪到盆里养吗?这些植物挪盆后反而长得更旺!
2025-09-12 14:35:06
绿植平替新王者!网友用水培红薯吊打网红水培植物,简单到离谱
2025-09-12 14:33:00
雨水对蝴蝶兰有害吗?蝴蝶兰淋雨后怎么处理?
2025-09-11 08:42:10
蝴蝶兰根系老没老化?看这几点,新手也能一眼分清!
2025-09-11 08:38:06
绿植总焦边?先搞懂这5个原因!这几种植物尤其要注意
2025-09-11 08:33:25
九月还能给植物打顶吗?这些花抓紧剪,秋冬开花爆盆!
2025-09-11 08:28:03
家庭养蝴蝶兰几寸盆的最合适?养蝴蝶兰盆越大越好吗?
2025-09-10 08:26:06
蝴蝶兰的根还用剪?这3种情况剪对了,根壮花才旺!
2025-09-10 08:23:41
教师节送老师小盆栽?这几种又好看又省心,老师准喜欢!
2025-09-10 08:14:58
会呼吸的“空气香水”!4款绿植让家香到上瘾
2025-09-10 08:13:04
怎么判断蝴蝶兰进入生长期?看这3点特征 养护对了长势快!
2025-09-09 23:13:42
秋天该种这些花花 多年生草花篇!小阳台也能种不费劲儿还好养
2025-09-09 23:13:18
蝴蝶兰小苗升杯大法!手把手教你养出壮苗 换后养护根系辨别一次学会
2025-09-09 23:10:14
养花的家人们注意!这4种花千万别暴晒,阴着养才疯长!
2025-09-09 07:11:39
北方养蝴蝶兰冬天会冻死吗?北方蝴蝶兰咋养才旺?
2025-09-09 07:08:31
家里有娃有孕妈?这7种植物放心养,好看又安全!
2025-09-09 07:00:52
家庭养蝴蝶兰用什么基质最好?家庭养蝴蝶兰用什么植料性价比高?
2025-09-09 06:58:15
秋季适合养什么花,并且开花的?家庭阳台上秋天可以种植的花有哪些?
2025-09-08 15:25:56
蝴蝶兰光照不足表现出什么样的状态?蝴蝶兰出水晶头啥意思?
2025-09-08 15:25:07
蝴蝶兰养法都有什么经验呢?蝴蝶兰剪梗后怎么养护和管理?
2025-09-08 15:21:50
蝴蝶兰病苗弱苗换盆别瞎动!这5步走稳了,才能救回“小可怜”
2025-09-08 13:44:18
蝴蝶兰的根变黑色正常吗?蝴蝶兰的根正常是什么颜色的?
2025-09-08 13:42:56
养花总烂根?花盆里塞点“小东西”,透气又沥水,根壮得能撑破盆
2025-09-08 13:38:34
九月养花别瞎选!这5种正处旺季,新手也能养出好状态
2025-09-08 13:26:42
蝴蝶兰花谢后怎么保护骨朵?做好这几点还能二次开花
2025-09-07 19:41:09
蝴蝶兰换盆有什么讲究?蝴蝶兰什么时候最适合换盆有什么注意事项
2025-09-07 19:40:47
蟹爪兰叶子发软别慌!找准5大原因对应解决,叶片很快挺实!
2025-09-07 19:40:18
北方养蝴蝶兰怎么保持室内湿度?北方养蝴蝶兰怎么加湿?
2025-09-07 14:04:14
蝴蝶兰什么时候可以换盆?蝴蝶兰什么时候最适合换盆?
2025-09-07 14:02:59
秋冬爆花植物选什么?这4种植物闭眼入
2025-09-07 13:55:06
别再乱买花了!这5种绿植剪根枝插上就活,新手也能当“养花大神”
2025-09-07 13:53:18
蝴蝶兰耷拉了咋回事?蔫蔫的还有救吗?手把手教你救回爱兰!
2025-09-06 16:37:51
秋天扦插正当时!这4种常见花,剪段茎叶插土里,轻松一盆变多盆
2025-09-06 16:37:28
蝴蝶兰秋天几天浇一次水?掌握频率和技巧,秋天养兰不烂根!
2025-09-06 16:37:04
北方养蝴蝶兰难不难?用啥植料才靠谱?
2025-09-06 14:59:03
今日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