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玉米量增价跌种粮不赚钱 大户流转土地后毁约弃

发布于2024-04-29 来源:农讯网: > 资讯 作者:未知
导读: 全国秋收已近收官。作为秋收主要作物,今年玉米的产量将再度提升,但迎来丰收的主产区农户们却高兴不起来。《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河北、吉林等省采访获悉,目前玉米收购价格明

 

  全国秋收已近收官。作为秋收主要作物,今年玉米的产量将再度提升,但迎来丰收的主产区农户们却高兴不起来。《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河北、吉林等省采访获悉,目前玉米收购价格明显低于往年,严重挫伤粮农种粮积极性,甚至有土地流转种粮大户开始毁约弃租。同时,玉米库存持续高企,不断蚕食深加工行业的利润。多位专家指出,玉米等几大主粮目前在价格形成机制上存在诸多积弊,需要加速完善和改革当前的临储政策,用市场之手来解决问题。

  玉米量增价跌伤农心

  “现在价格太低了,想等一等再卖。”河北省成安县辛义乡东霍村农户李庆说,今年玉米价格太低,压缩了他大部分的利润,“赔本倒是赔不了,但是利润没了。”

  眼下河北的秋粮大部分收获完毕,秋种工作正有序进行。记者在河北采访了解到,农户反映今年玉米长势良好,产量稳中有升,但价格却节节走低。以新玉米为例,价格从刚上市的1.1元/斤左右已经下降到目前的0.8元/斤左右,价格明显低于往年,也低于农民预期,农户出现惜售情况。基层农户还反映,种粮比较效益本来就低,又遇今年粮价大跌,农户利益受损严重。这导致种粮大户不得不调整种植结构,缩减种植面积,种粮积极性降到冰点。

  还有一些种粮大户说,玉米价格低迷,但是并没有企业趁机收购。因为在企业看来,玉米价格还将继续走低,目前有价无市,买的不愿买,卖的不愿卖。

  邯郸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分析称,按照目前的价格行情,农户一亩地一年纯收入在300元,大户由于存在规模效应,收入在500元至600元,种粮比较效益本来就低,今年低迷的玉米价格还将导致农民收入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遭到打压。

  对于后市价格,多位种粮大户表示不乐观,价格有可能持续偏弱,种粮大户有减少大田作物种植面积的打算。

  邯郸种粮大户李波流转土地5000亩,他说,今年玉米价格偏低,刨除各种成本,仅仅保本,本来有扩大流转土地面积的打算,面对现在的价格行情,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此外,为维持运转,他打算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目前流转的土地中有百分之二十种植蔬菜,明年打算将这一比例提高到百分之三十。

  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流转大户种植成本居高不下,每年的租金压力普遍较大,加之缺少贷款抵押物,目前大户的资金链普遍吃紧,已经出现毁约弃租现象。普通农户看到种粮效益低,更不愿意种地,农民不收种,大户退租退不了。

  成安县农业局副局长张书廷说,今年玉米价格如此低,近年来少见,种粮比较效益本来就低,又遇粮贱伤农年景,各方需要慎重考虑如何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政策性粮食大量积压仓库爆满

  此前国家发改委、粮食局、财政部、农发行联合发文,公布本年度玉米收储价格。其中挂牌收购价1元/市斤,比去年平均价1.12元/市斤下降10.7%,这一决定的宣布导致玉米期货市场价格也应声而落。

  据悉,从2008年开始,国家在东北地区推行玉米临时储备政策。在当年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临储政策对于保护农民种植积极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由于过去我国临储玉米价格只涨不跌,该政策的负面影响愈来愈显着,粮食库存问题逐渐激化。

  据测算,截至目前我国临储玉米结余量在1.5亿吨水平,由于大豆、棉花、杂粮等种植区域向玉米转移愈发明显,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我国新季玉米产量有望达到2.32亿吨,再创历史新高。而国家交易中心今年拍卖情况显示,本年度至今累计拍卖成交玉米量仅为586万吨,远低于市场预期的2000万至3000万吨规模。

  中储粮吉林分公司购销计划处处长宋海河告诉记者,目前分公司辖区各种性质粮食严重超负荷。“泄库泄不下去,深加工能力严重开工不足,饲料用粮也大幅减少,再加上低成本的替代品增多,造成粮食库存主要是玉米的仓库爆满。”

  据了解,虽然今年吉林省出台了针对粮食加工企业的扶持补贴政策(企业每加工一吨玉米中央财政补贴100元/吨,地方财政再补贴50元/吨),但由于价差远远超过补贴幅度,政策成效不明显,竞价拍卖成交量低,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

  自5月上旬开始,国家已经连续12周向吉林省投放临储玉米拍卖指标,虽然今年国家将临储拍卖时间较上年提前近两周左右,但总成交量仅为135.44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75%以上。“成交量低直接反映出当前市场需求疲软,享受补贴后的企业仍然亏损,很难有拍卖的兴趣。”中国粮食协会玉米分会副秘书长刘笑然说。

  从吉林省情况看,饲料、深加工企业严重亏损,酒精加工企业亏损600元至800元/吨,淀粉加工企业亏损100元至300元/吨,多数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不仅消费不足,今年以来国家一直没有安排跨省移库,导致腾仓倒库一直没有渠道,出现了库存爆满,销不动、调不出、储不下现象。“估计今年玉米产量至少3000万吨,目前分公司和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已经没有空余仓容,加上租库收购人员有限、委托收购风险隐患多,大量积压的粮食将出现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宋海河说。

  宋海河告诉记者,目前中储粮吉林分公司库存量大,点多面广,有2430万吨粮食露天储存,露天货位多达4万余个,特别是有的库点利用非标准仓储粮,缺少机械通风、电子检温等功能,缺乏储粮经验,极易出现粮堆发热、结露、生虫、生霉甚至坏粮情况,还有的企业消防、防雷设施不符合要求,存在一定的安全生产隐患。

  玉米深加工企业患“补贴依赖症”

  吉林省粮食局科技产业处处长张长城告诉记者,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品需求不旺、原料成本持续上升等不利因素影响,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陷入困境,连续出现全行业亏损。

  除了库存高企,深加工产业的损失惨重也是这一轮玉米价格下跌带来的一个较大的负面效应。据介绍,截至7月底,长春市玉米淀粉出厂价在2900元至3000元/吨,生产一吨淀粉要亏损200元/吨,换算成加工玉米,长春市玉米深加工企业每加工一吨玉米亏损169元/吨。而加工酒精的亏损更为严重。

  实际上,玉米深加工产业的亏损并非今年才出现。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玉米大量积压,国家储粮难和农民卖粮难的矛盾较为突出,吉林省率先在全国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较大程度缓解了玉米收储难题,同时对促进农民增收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吉林省各地粮食深加工产业遭遇成本高企、售价下滑、需求不旺,加之“同质化”竞争及产品结构趋同等原因,出现严重产业危机。多数企业亏损停产,市场萎缩,尽管国家采取措施给予补贴“输血”,但依然颓势难改,亟须采取措施破解当前玉米深加工行业困境。

  记者在吉林省松原市、榆树市、四平市等地了解到,当地玉米深加工企业“亏损并生产着”,由于停工将面临设备老化、市场丢失等问题,部分实力较强的企业“咬牙”生产,都在停产、半停产边缘徘徊。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